变叶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玉龙县种植滇牡丹恢复生态还可榨油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云南网」

原标题:恢复生态可榨油,玉龙大坪坝种植滇牡丹可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并行

日前,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的领导专家,来到了丽江市玉龙县大坪坝生态恢复种植林场,现场确定:牡丹确实可以拿来榨油,而且在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中还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江中上游生态保护迫在眉睫

丽江是一个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地广,坝子(河谷、盆地)占地小的城市,而且丽江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使水土流失严重情况较之其他平原地区很容易发生。加之,金沙江流经丽江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8%,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玉龙县宝山乡住古村大坪坝地处长江上游,海拔高,冬季严寒,生态环境恶劣,如果只靠自然恢复,生态修复的时间将很漫长,因此需要人为的适当干预,即开展人工造林。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必须严防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持本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就需要充分利用本区域内的乡土树种来进行生态修复。

“百花之王”化身生态保护百花伞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的高山生态景观恢复团队多年来在大坪坝撂荒地开展生态恢复研究,让这片撂荒地复绿且增值。经过反复寻找、比对和试验,一朵花——滇牡丹,进入创新团队的视野。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专家介绍,油用牡丹(滇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态树种。每亩地可栽种滇牡丹棵左右,一经栽种后,可以连续10年不换茬,堪称铁杆庄稼。不换茬不仅意味着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减少了水土流失。滇牡丹的根系发达,栽植滇牡丹的地块比荒山每亩地减少水土流失0.8立方米左右。

更关键是,滇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在海拔米以上的贫瘠山岭上也可生长。搭配长苞冷杉这种高大常绿乔木及一年生“草”(粮食类作物:马铃薯、百合等)。形成了大坪坝生态恢复种植“乔灌草(粮)”三位一体的模式。

“乔灌草(粮)”三位一体模式,有效解决了大坪坝撂荒地生态恢复问题:乔木前期生长缓慢;灌木生长速度较快,在前期可以补充乔木的部分生态功能,并对乔木有遮蔽保护作用;草(粮)通常一年内就可获得经济收益,并适当补充裸露地的生态修复功能。三者能合理结合,就能保证了在高寒山区生态建设的同时,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解决生态重建过程中农民必须损失部分利益的矛盾。

“百花之王”不靠颜值靠“能力”

年3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的资源食品,进入食用油行列。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增加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供给,切实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力争到年,建成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

“百花之王”牡丹摇身一变,成了一种拥有巨大潜力的经济植物。原因是研究人员发现,牡丹籽的含油率高,可以成为中国特有的油料作物。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牡丹近多年历史的认识。也正是这一“油用”新发现,使得更多的大坪坝乡民看到了“钱景”。

提到高档食用油,人们普遍会想到橄榄油,它所含的多酚类化合物有抗氧化的功效。另一种是亚麻籽油,其富含α-亚麻酸,因此备受青睐。而牡丹油的表现堪称“惊艳”。牡丹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到了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含量从40%到50%多不等,完胜现有大多数食用油。

大坪坝目前生态恢复立体种植示范点种植了亩滇牡丹。年9月10日,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委托,由丽江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组织邀请市级相关专家,组成测产鉴评专家进行测产,结果如下:滇牡丹种子鲜重亩产为.81公斤;套种食用百合亩产为.93公斤,马铃薯收获鲜薯重.50公斤,其中,按现行市场价,该模式综合亩产值明显要比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每亩地多收入几千元,效益是传统农作物的3—5倍,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并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百花之王”会是下一个“玛卡”吗?

几年前,丽江疯狂种植的玛卡遇到了价格的“崖降”,让很多投资者感受到切肤之痛,也让很多当地种植户(亩滇牡丹种植园之前就是种植的玛卡)尝到了“绝望之果”的滋味。面对滇牡丹,不少人疑惑,其是否会再涉玛卡的后尘?

现场专家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据了解,无论从种植周期,还是普遍性,玛卡、螺旋藻等都不能和滇牡丹相比较。丽江人较为认可的“七不出、八不进”其中的“七不出”开门七件事,就包括食用油,这是任何一个地方都需要的。

另外从种植周期、投入强度等看,也是不能和玛卡相比的,玛卡种植面积可大可小,一年即可收,门槛低;滇牡丹从投资角度看,需要规模投入,而且有3—5年投入期,如果没有一定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管理能力,是不行的。

再则,滇牡丹环节较多。玛卡采收后,既可卖原果,又可加工,交易程度很低,但滇牡丹籽采收后,需要一定的生产工艺才能获取食用油,随意交易难度高,为保证牡丹油价值提高了门槛。

即便是全国大量种,也比种小麦、土豆的价值高,而且滇牡丹全身均有利用价值,大家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丹皮”就产自牡丹花的根茎,加之牡丹自带的观赏性,各个环节的价格“防火墙”相较玛卡很扎实。

“百花之王”隐幕后“千亩林场”重登台

据了解,目前与玉龙县大坪坝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共识,共同进行滇牡丹生态恢复核心示范种植,现初步选址在大坪坝试验基地周围的火烧迹地上,目前正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后续的示范推广种植提供了优质种子和种苗保障。待达到滇牡丹最佳的移栽后按计划进行示范种植。

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正在积极收集各类滇牡丹资源并开展滇牡丹育种工作,选育出适应不同生态类型的牡丹品种将在不同生境进行荒山荒坡生态修复,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指日可待。

“滇牡丹也好,‘乔灌草(粮)’三位一体也罢,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坪坝地区生态恢复,为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添砖加瓦。等到林场生态恢复后,滇牡丹将退居幕后,千亩生态林将重新登台,让玉龙县山更青!水更绿!持续造福百姓。”玉龙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和国忠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