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21国际茶日寻茶问道云南最美十大茶山 [复制链接]

1#

云上融媒新媒体中心发布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起源地,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保山、德宏等州市分布着众多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树。普洱镇沅千家寨年左右的野生茶王树,普洱邦崴年左右的过渡型茶王树,以及凤庆香竹箐的大茶树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彩云之南云岭大地。野生型、过渡型(或称中间型)、栽培型古茶树的存在完整地记录了茶树的进化史,也让云南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茶源。

景迈山

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茶区涵盖景迈大寨与芒景两个村民委员会,主要民族为傣族和布朗族。景迈山海拔~米,年降水量毫米,气候温和,非常适合种植茶树及水稻等农作物,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也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最大规模的古茶园,堪称茶山之最。

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古茶园,据考证,这片古茶山早在公元年由布朗族的祖先濮人开始种植,距今多年,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2.8万亩的规模。景迈古茶园中栽种的乔木型古茶树,茶叶品质很好,鲜茶叶肥柔嫩,白毫满披;一芽两叶,壮硕挺拔。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出景迈山茶品强烈的山野气韵,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兰花香,这是景迈茶所独有的香气,嗅之令人心旷神怡。

由于这些茶树树龄甚高,所以在外形上都显得历尽沧桑、饱含风霜。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据说只能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能找得到。它不但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若常饮用还可防止血管硬化。只要在买茶叶时看见螃蟹脚,就能知道这是景迈茶山的纯正茶叶。

景迈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被称为“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景迈古茶园,是一个历史与现实连接得很紧的地方。千百年来,不管山里发生过什么,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就注定这里是诞生文明的地方。

布朗族的村庄翁基村,就在这片古茶林包围的半山腰上,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住房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布朗族人在房子外搭建的晒台上洗衣服干活,一个个布朗族生活的情景浮现眼前。村子中用竹子做成的引水槽把山上的山泉引下来,形成天然的自来水,无不显示着布朗族的智慧。到了每个村民的楼下,他们都会热情地请你上楼吃一杯自制普洱茶。

贺开茶山

贺开茶区位于勐海县勐混乡贺开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村民委员会下属的曼迈老寨、曼竜老寨、曼竜新寨三个寨子,很多老茶树生长在村民的房前屋后。贺开山的民族都为拉祜族,老树茶园大约有亩,海拔~米。

初到贺开茶山的人,大多都会把它误归于布朗山,这也难怪,因为两座茶山挨得实在太近,尤其是属于贺开茶山的邦盆,距离布朗茶区名气最大的班章仅3公里左右。所以,别说是新人,即便是资深茶友,也常会将两座茶山混淆。

从地理位置来看,贺开茶山属于勐海茶区,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东南部的勐混乡贺开村,东接帕沙茶山,南接布朗山茶区,北连著名的南糯山茶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现有连片古茶园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村委会下属的曼迈、曼弄、曼囡、邦盆等7个拉祜族寨子,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茶山之一,具有一定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贺开茶区是拉祜族聚居地,贺开之名在拉祜语中意为“最先看到太阳之地”。布朗族是最早在这里种茶的先民,据史料记载,布朗族最初居住在滇池周围,后来渐渐向南迁徙,由于生活中离不开茶树,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种茶,大约在东汉末年时期,最后一部分族人停止了迁徙,开始大面积进行人工种茶,布朗茶山、贺开茶山等很多山头的种茶历史,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贺开古茶园的茶树分布特点是成大片相连,面积大,植株密度大,树龄长,大多数茶树干茎都在10~20厘米,树高均超过2米,少数超过3米。在曼弄新寨、曼弄老寨中还有十余株树龄近千年的古茶树,茶树大多生长在村民的房屋四周,与寨子相互掩映,构成了一幅“人在寨中居,寨在茶园兴,茶园天地生”的浑然天成的园林式景观,因此也被誉为自然生态景观最美的茶山。

贺开茶的特征是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千家寨茶山

哀牢山上古茶树树龄长、品质好。哀牢山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是元江与阿墨江的分水岭,海拔在~米之间,独特的地形促成哀牢山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气候,为茶树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山中干湿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尤其是大叶种茶。而千家寨就位于哀牢山北部中段西坡的人间秘境,深山生长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有上千株,举世无双的千家寨茶树王树龄达余年,成为千家寨观光资源之一,素有世界茶树王之乡的美誉。

年初,位于千家寨的一株树龄约年的古茶王树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这棵野生古茶树正式被封为“世界茶王”,茶树所在地千家寨也一夜成名,成为众多普洱茶爱好者必打卡的朝圣之地。

千家寨位于普洱市东北部的镇沅县境内,距离县城约3小时车程。这是一片远离城市的原始森林,生态环境优美,众多野生古茶树便生长在其中,属于典型的野生型古茶大树群落,整个千家寨古茶树群落面积达上百万亩,集中连片的约1.3万亩,一眼望去蔚为壮观。这片原始森林处于哀牢山中段,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海拔~米,群山起伏,林海茫茫,古木苍苍,云雾缭绕,犹如置身仙境。

千家寨虽名为“寨”,但并没有村寨,只是一个地名。据史书记载,清咸丰、同治年间,云南爆发了以哀牢山彝族农民领袖李文学等人领导的少数民族起义,他率众在哀牢山上段的主峰天生营安营扎寨,反抗清军,前后历时长达近20年之久。因起义大军有余人,安营扎寨之地故而得名“千家寨”。如今山寨、山门、议事厅、战壕等遗迹仍然清晰可寻,成为当地一个观光旅游景点。

为了更好地打造茶山名山资源,镇沅县现已将位于县境者东乡、出产镇沅传统名茶“马邓茶”的马邓古茶山纳入了千家寨古茶山进行打造,现在的千家寨茶山主要包括千家寨野生古茶群落、者东马邓古茶园、九甲古茶园、东洒古茶园、学堂古茶园、樟盆古茶园等,形成了普洱面积最大、茶树资源最丰富的茶区。

千家寨古树茶香气浓郁,茶汤吞咽较为顺畅,苦味稍明显,略带轻微涩感。整体呈现苦涩适中,但苦涩味化得快,且回甘好,滋味协调性非常好,茶汤于口中能感觉到茶水之香。

勐库大雪山

临沧茶树资源极为丰富,光是产茶的大雪山就有三座,分别是位于临沧东北澜沧江西岸的邦东大雪山,西边永德县东南部的永德大雪山,以及处于相对中心位置的勐库大雪山。很多人去临沧,听当地人提及“大雪山”,都会分辨不清究竟是哪一座。其实,当地人口中的大雪山,普遍就是指勐库大雪山。

临沧茶区的名山名寨,大多都是依附三座大雪山而生,勐库大雪山有无人不知的大雪山名茶和冰岛老寨;邦东大雪山滋养出昔归;永德大雪山则有身价日渐看涨的忙肺,这四大名茶在业界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临沧四小龙”。

有趣的是,勐库大雪山并没有雪,反而四时花常开、草常绿,所在的双江县更是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是临沧最受游客和茶友喜爱的地方。

勐库大雪山位于双江县与耿马县交界处,这里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支脉被称为邦马山,从双江县城所在地远远望去,邦马山重峦叠嶂,形成了一道面向西北方向的绿色天然屏障,而邦马山的主峰便是勐库大雪山,大雪山的东坡,就是著名的冰岛茶山。在澜沧江与小黑江交汇之地,勐库大雪山拔地而起,历经千年修炼,孕育出了丰富的勐库大叶种茶树资源,是世界茶树发源地之一,也被称作“勐库大叶种的基因库”。

目前,古茶树群落分布在大雪山海拔~米的山腰,大部分树龄在千年以上,因采摘难度大、产量极低而弥足珍贵。在年云南发生干旱之前,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还未被人们发现,待发现之后,经国内外专家鉴定,认定为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抗逆性最强、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树茶群落,集中分布面积约1.27万亩。

困鹿山

普洱市宁洱县一带,种茶、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资源极为丰富。地处宁洱县和景谷县的困鹿山脉,山高峻岭,云遮雾罩,雨量充沛。古茶树木中有多年保存下来的参天古树,也是普洱市仅存的原始森林之一。

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园位于普洱市宁洱县城北31公里的凤阳乡宽宏村。据当地老人讲,过去每年春茶开采,官府要派兵进驻,监制贡茶上贡给皇帝,困鹿山成为清代普洱府的贡茶基地之一,因而才有了皇家古茶园这一说法。

困鹿山古茶树群落地跨凤阳、把边两乡,总面积为亩,其中宁洱镇宽宏村的困鹿山境内有亩,属半栽培型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因为拥有上千年上万亩古茶园而被人们称之为“茶之博物馆”相传为清代皇家茶园。困鹿山的三号茶树,胸径2.53米,树高25米左右,是目前发现的株型较为完好的、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

困鹿山古茶园与村寨共生,构成茶树在村中、村在茶园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困鹿山的栽培型古茶园与野生古茶林相连,古茶园旁边就是野生古茶树群落。困鹿山乔木茶有大小叶种之分,条索紧结黑亮,山野气好,杯底留香,苦涩不显,苦中带甜,涩短,回甘好,汤饱满、顺滑,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较匀整。大叶种山野气更好、苦更显,回甘更好、更耐泡。

高黎贡茶山

高黎,又叫高丽或高日,是景颇族一个家族名称的音译,“贡”为景颇语,是“山”的意思。高黎贡原意为“高黎家族的山”,后来汉族按自己的习惯在“高黎贡”后加又加“山”,最后就有了高黎贡山这一说。

千万年来,高黎贡山以最完美的姿态屹立在世人面前,它巍峨、磅礴、大气、海纳百川,成为众多珍稀动植物的理想家园。它神秘、厚重、庄严,满载历史的痕迹。

高黎贡山茶园根植于新生代火山灰土之上,坐拥营养矿物之源。腾冲火山灰土形成于距今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季,是我国火山灰土分布的6大区域之一,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富含氮、磷、钾、钙、镁、纳等多种矿物质,土壤为微酸性,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特别有利于茶树干物质和茶氨酸的形成。

有内涵的古茶树,千百年吸天地灵气、聚日月精华,植根20多米,多天蓄势,只为春茶芳香甘醇。茶园分布在高黎贡山及其沿麓海拔~米之间,云雾仙境,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加上特殊的火山灰土壤使得高黎贡山茶生长周期长、成熟期晚,以古树茶、有机茶和生态茶为主,茶芽柔嫩,芬芳物质多,造就了高黎贡山茶回甘更持久的特点,醇而不苦涩,经久耐泡。

高黎贡密林深处,数万株千年古树茶带来的一种神奇自然力量,开启了人类的健康生活。“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黎贡山独特气候,肥沃而不含污染的天然火山灰土壤、恰到好处的光照与湿度,让茶叶自采摘开始就带着与众不同的香气。苦中有甜、涩中带鲜的丰富味觉体验,在一盏朴素的茶里,喝出大自然的味道。在深山里繁衍生息的民族,有着山民的质朴劲儿和手艺人的执念,世世代代守护传承着,大自然馈赠的生命甘泉。

南糯山

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茂密的丛林中冒雨步行,云雾中不时地传来一阵阵婉转的采茶山歌。然而,在海拔米的南糯山上,歌声虽在耳边,却难见唱歌人。

南糯山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幵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爱促人继承。根据当地爱促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已经历多年的时间。

南糯山茶园总面积有2多亩,其中古茶园1亩。古茶树主要分布在9个自然村,比较集中的是竹林寨有茶园亩,古茶园亩;半坡寨有茶园亩,古茶园亩;姑娘寨有茶园亩,古茶园亩。南糯山古茶园由于分布较广,不同片区的茶的口感滋味有一定区别。

南糯山的茶叶一年三采,分为春茶、雨水茶(夏茶)和谷花茶(秋茶),其中以春茶为上品。每年采春茶的时节,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上茶山。忙碌之余,各种采茶山歌会在茶山间盘旋。茶歌互答之间,男女青年们便在心里埋下了一个他(她)。一年的茶叶采完后,几乎村里所有的年轻人都会聚在一起,男子们吹响“曲哩”、奏响“当呜”,跳起古朴的舞蹈,女孩们则用“甲呜”婉转地向意中人表露自己的倾慕之情。

据载: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南征,屯兵南糯山。识天机勘地理的孔明,见此地山高林茂,土质肥沃,云雾缭绕,且人性纯美,是难得的藏福纳宝之地,遂传授哈尼族先民种茶兴茶,史称武侯遗种。

南糯山茶区的先民,世代尊崇茶祖孔明,四方传播种茶不息,至今古茶园达12万余亩。其中两棵余年的栽培型茶王树,更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南糯山也因此历来被民间传颂为古茶第一村。

南糯山茶条索较长较紧结;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且持久,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生津;香气高雅;带有花香和蜜香,山野气韵较好。

邦东茶山

作为云南普洱茶的核心产区之一,临沧茶区有两大名茶:一是冰岛,二是昔归。钟爱临沧茶的茶友,根据二者的口感特色称其为“昔归为王,冰岛为后”,昔归茶口感的霸气可见一斑。

昔归古茶园位于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境内的忙麓山,距离同乡的另一个茶园一一邦东茶山相隔仅12公里,两者都属于邦东茶区,整个茶区拥有约亩茶树。昔归茶区分布在忙麓山半山腰,海拔仅米,是云南成规模的古茶园中海拔最低的古茶园。忙麓山是勐库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昔归古茶树混生于森林中,树龄大多在年左右,整个茶园面积多亩,有古茶树2万多株,是临沧范围内古茶树保存最多、生态环境最好的古茶园之一,“头顶大雪山,脚踏澜沧江”,便是昔归古茶园的真实写照。

昔归茶之所以成为整个邦东茶区的“扛把子”,在于其滋味独特,口感既硬朗又轻柔,芬芳润泽。昔归名气虽大,但产量却极有限且价格不菲,所以想喝邦东茶的人只好把目光投向邦东乡东部的茶山。这里的古茶树集中分布在曼岗村和大朝山西镇的菖蒲塘村,这片茶区规模大、茶树龄长,茶的口感与昔归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由于长期不被外界熟知,这片茶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茶界在提及时普遍将它称为邦东茶山。

这个茶区的古茶树最集中在邦东乡的曼岗村和大朝山西镇的菖蒲塘村,这片茶区规模大,茶树龄长,茶的口感滋味好,由于长期不被外界认知,这个茶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该茶区的茶条索紧结明亮,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匀整,苦涩不显,汤质滑甜,回甘较好友,有山野气韵。

易武—倚邦茶山

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东北部,易武是傣语的译音,“易”意为“美女”,“武”意为“蛇”,“易武”全意为“美女蛇所在地”。

目前,易武是以易武大街和易武老街为主要的干道,成“十”字形交叉,两旁有简陋的商店、电影院、邮电所,其中在易武乡公所对面的邮电所所在地,就是昔日易武第一家茶庄同庆号遗址。

在易武大街老茶庄中,“同兴号”“同庆号”“乾利贞宋聘号”是三强鼎立之势。“同兴号”茶叶目前仍遗存有一些不同商标和老茶。根据考证,在香港出炉的“同兴号”注册商标,也是同兴号在香港的代售处天福泰茶庄遗物,可得到印证。还有“福元昌号”也是易武乡老茶庄字号之一,目前茶庄遗址仍在,而做茶后人也居住在老茶庄内,但早已不再从事大规模茶叶加工工作。

在清朝初期,倚邦古茶山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均以倚邦茶菁为原料。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茶籽来到倚邦种植,于是小叶种茶在倚邦安家落户,成了清宫贡茶的原料。鼎盛时期,在清朝乾隆年间,倚邦茶山人口达9万人之众。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形成了四大茶叶集镇: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镇与镇之间,运茶马邦往来,盛况空前。

倚邦管理攸乐、架布、习空、莽枝、蛮砖、革登等6大茶山,又是普洱茶的生产地和集散加工地,倚邦茶山汉族多系宁洱、石屏一带迁来,从事茶叶种植。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圆茶畅销省内外,后又销到越南、中国香港,年产茶担左右。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被定为“贡茶”。其特点为质厚味美,放少许入杯,用开水冲泡后,茶叶直立不沉,色清微黄,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曼松曾“年解贡茶20担”。

倚邦古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居的高山区。历史上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年产茶万担以上。明清时期,茶庄林立,商贾云集,极为热闹。最早的茶号为宋云号和元昌号,制作的茶叶专销四川。倚邦所产的茶远销中国西藏、港澳以及南洋各地,由于茶质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清朝为了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于道光二十五年(年)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由石板镶成的运茶马道,宽2米,长达数百公里。

南涧樱花谷—杨梅林—

古德—罗伯克茶山

南涧,拥有神秘多姿的民族风情,也拥有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99.3%的山区地形,近米的海拔落差,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出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茂密幽深的无量山原始森林、浩瀚奔流的澜沧江、马缨花绽放的高山草甸凤凰山、冬日绽放的樱花、漫山遍野整齐幽绿的茶园。

南涧,作为中国南方重要产茶县,茶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古时,因茶而诞生了马蹄印的故事,说不完的茶马古道虎街;当下,南涧又有了更新的思路,将“罗伯克—黑龙潭—杨梅林—斯须乐—大叶吉诺”五大茶场联合提升打造,形成万亩生态茶山。茶山地处北纬25度线与澜沧江的交汇处,同属于世界的两大产茶带。

早在唐代就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说法。

高山云雾出好茶。南涧茶园如同一块块碧玉镶嵌在澜沧江畔无量山中,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云雾缭绕,为南涧发展茶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引进台资企业,在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米的无量山镇德安村建立了大理华庆茶业有限公司,种植铁观音、青心乌龙、金萱等品种多亩。建园时在茶园中种植了日本樱花树,既作遮阴用,又作观赏树。樱花茶园构筑了无量山一幅浓厚的立体茶文化色彩,被南涧县顺势而为打造成为国家AAA景区——

无量山樱花谷,成为网红打卡地,被誉为中国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无量山樱花谷茶园于年被评选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25个秀美茶园之一。

无量山藏茶谷是南涧县以罗伯克万亩生态茶区为核心打造的茶旅融合示范区。利用茶园星罗棋布镶嵌在天然林中,着力建设林——茶生态茶园模式,形成园在山中、茶在林中,林茶相依,“一片森林一片茶,片片都是生态茶”的产业生态美景,修建乡村旅游公路,加强茶园生态环境建设,推广茶叶标准化、规范化加工,建民宿、半山酒店、打卡点,建设生态文明,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核心区内有罗伯克茶场、黑龙潭茶厂、南涧大叶吉诺茶业有限公司、南涧县无量山北纬二十五度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生产绿茶、红茶、白茶、普洱茶等产品。

出品:云上融媒新媒体中心

撰文:闵杉褚昆雅吴涯

摄影:何新文李雨霖贾翔

原标题:《国际茶日

寻茶问道云南最美十大茶山见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