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多爱杨梅。我们查一查数据就可知道,据不完全统计,在30万首古诗词中,
关于樱桃的有首,荔枝首、葡萄首、杨梅首。荔枝与杨梅分别占据第二位、第四位。诗人们似乎也觉察到不妥,于是总有意无意地拿荔枝作比较,试图扭转杨梅不如荔枝的局面!
如陈允平的“若使汉宫知此味,又添飞驿上长安”,韩淲的“不似荔枝生处远,恨薰风”,杨万里的“出稽山世少双,情知风味胜他杨”,张镃的“驿骑不供妃子笑,冰姿犹胜荔枝红”等等。
今天我们读的这首《杨梅》诗,作者说得更绝,“要是杨贵妃吃了杨梅,那就没荔枝什么事儿了”杨梅果真有这么好吃吗?来看全诗——
杨梅
摘来鹤顶珠犹湿,
点出龙睛泪未干。
若使太真知此味,
荔支应不到长安。
——宋·余萼舒
首句“摘来鹤顶珠犹湿”,是说新鲜的杨梅就好像刚摘下来的“鹤顶珠”一样,还湿漉漉的。“鹤顶珠”是什么颜色,大家都比较清楚,用丹顶珠来形容杨梅的颜色,本无新奇之处,但作者用一个“摘”字,便产生了点石成金的效果。试想,把丹顶鹤的“丹顶”给摘下来,多么艳绝剧烈的场面,读者印象能不深刻吗?
次句“点出龙睛泪未干”,也是同样的写法。“龙睛”一般认为是红色,用来形容杨梅的形状及颜色也比较恰当,“泪未干”则突出杨梅多汁的特点。面两句写杨梅的滋味。
按照一般的写法,作者必定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来写杨梅甜如玉浆,酸可软齿。但余萼舒却从侧面入手,说当年极爱荔枝的杨贵妃如果吃了杨梅,那么“一骑红尘”入长安的就是杨梅了,荔枝嘛,还是乖乖呆在天涯吧。况且,杨梅姓杨,贵妃也姓杨,吃起来怕是更亲切呢。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应不到长安”,很显然,在余萼舒眼中,杨梅的滋味是更胜一筹啊!
其实,荔枝和杨梅都是美貌又美味的水果,
荔枝(学名:LitchichinensisSonn.)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成熟时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
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因性热,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
杨梅(学名:Myricarubra(Lour.)S.etZucc.)属于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莓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杨梅原产中国浙江余姚,年余姚境内发掘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时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多年以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该属有50多个种,中国已知的有杨梅、白杨梅、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经济栽培主要是杨梅。
杨梅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十分可爱,是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于草坪、庭院,或列植于路边都很合适;若采用密植方式来分隔空间或起遮蔽作用也很理想。经济用途果味酸甜适中,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酱、蜜饯等,还可酿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
若杨梅与荔枝pk起来,你更喜欢哪一种水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