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岭天池,热带雨林里的高山湖泊,海拔米,面积40公顷。伍大伟摄
尖峰岭在年就建立了我国热带地区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保存着我国热带地区原始而典型的热带雨林。这里森林组成种类复杂,群落结构发育良好,层间植物极为丰富,可以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热带森林相媲美。
多样,是尖峰岭最大的特点。生境多样:尖峰岭沟谷纵横,溪流湖泊众多,分布有森林、湿地、草地、山地和沟谷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植被类型多样:海拔由低至高分别是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山顶苔藓矮林和热带北缘沟谷雨林。物种多样:尖峰岭在1公顷的样地上,胸径10厘米以上的乔木和木质藤本植物有多种,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尖峰岭拥有维管植物种,脊椎动物种,昆虫已鉴定的种,特别是蝴蝶多达种。
尖峰岭,不仅是中国生物资源的瑰宝,也是世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横跨东方市、乐东县
总面积平方公里
一般控制区平方公里
核心保护区平方公里
63年,中国最长的热带雨林监测
本报记者宋平
坐落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林区的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尖峰岭生态站)始建于年,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国家生态监测站,至今已有60多年的野外监测和数据积累历史。
10月28日,记者来到尖峰岭生态站,老站长李意德和新站长陈德祥正带领团队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样地的布点设计方案。
“智慧雨林”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在积极推动5G、人工智能、北斗、大数据等高新科技在热带雨林中的多领域、深层次应用,让雨林保护与修复更加科学高效。尖峰岭生态站基于多年形成的生态网络监测体系和一支长期坚守阵地的国家级科研队伍的支撑,在“智慧雨林”建设中被赋予了更多期待。
近年来,生态站的监测网络从尖峰岭不断向四周辐射扩散,正在构建覆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监测体系。
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以来,尖峰岭成了附近几个山头的“领航者”。无论是布点设计、样地选取、数据采集,还是监测体系构建,尖峰岭生态站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正加速在霸王岭、五指山和吊罗山等林区复制和应用。
生态站在尖峰岭设立的60公顷大样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长期监测样地。基于样地长期监测和网格样地的系列调查,尖峰岭生态站相继发现了尖峰霉草、尖峰马兜铃、尖峰水玉杯等7个新植物种。在热带雨林自然恢复研究方面,尖峰岭生态站还提出了“稀有物种调控机制”理论,从物种的“邻居”选择、“居所”选择和“居时”选择方面,阐释了植物的“选择”机制,为热带雨林的人工修复和长臂猿栖息地环境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撑。
李意德研究员既是尖峰岭生态站的老站长,也是生态站接班人的“师傅”。刚从站长职务上退下来的他,没有退掉责任,而是通过传帮带向年轻人传授自己的经验,为生态站建设继续服务。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让李意德又增添了工作劲头。接受完采访,李意德带着团队赶往下一站。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想把上半年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抓紧落实吊罗山剩余生态监测样地的布设任务。早一天完成,生态站就会多一份数据,积少成多是生态站监测队员们的信仰。
现如今,以尖峰岭、霸王岭、五指山和吊罗山生态站为中心,辐射鹦哥岭、黎母山和毛瑞等辅助生态监测点的生态网络监测体系正加速组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也将获得更强大的智慧力量。
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塔尖峰岭生态站供图
尖峰岭沐龙湾航拍图
尖峰岭天池远景
社区共管机制:共建共管共享
本报记者黄山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尖峰岭片区周围有许多边缘地带,居民和生产经营活动相对密集,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尖峰岭分局引入了社区共管机制。
尖峰岭社区共管机制是由尖峰岭分局牵头,以所在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等联动,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构建社区协调发展机制,增强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建设国家公园的获得感、自豪感。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尖峰岭分局副局长陈江介绍,尖峰岭成立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协调乐东委员会,聘请社区群众参与管护,正在建立以护林点为控制阵地,护林员、执法队伍和社区群众联防的保护体系。
在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中,一直活跃着周边社区群众的身影。尖峰岭分局现有南崖、天池、大凯、南望、山荣等5个管护站,下辖22个护林点和名护林员,这中间就有名场乡共管护林员。当地居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雨林环境的熟悉,都对国家公园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为建设国家公园出一份力,我们心里也很高兴啊!”护林员陈大哥露出朴实的微笑。
白鹇
海南山鹧鸪
电子围栏用于国家公园监管
本报记者果叮咚王爽宇
“我们要天、地、人一体化监测,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人为活动都能做到统一管理、统一监测。”10月28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尖峰岭分局副局长陈江指着身前的多功能监测系统对记者说。
工作人员讲解电子围栏及多功能监测系统使用情况宋平摄
年,尖峰岭分局开展了电子围栏及多功能监测系统试点工程项目。项目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的核心保护区与一般控制区的分界区域,电子围栏及多功能监测系统利用地埋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设备、视频监控设备、信号探测设备等电子设备,基于相关技术手段,在周界建立起无形的智慧型电子围栏系统,确保对敏感区域、出入口、重点资产、重点动物活动区域等进行全天候、多手段的实时监测。
在尖峰岭分局的监控中心,记者看到前方传回的实时监测视频,一位骑着摩托车的男士在入口处被拍照识别上传至系统,并发出预警。后台工作人员马上打电话核实,原来这是来科研考察的一位科研人员。另一块屏幕上显示,一只白鹇正悠闲地在林中漫步觅食。
走进监测区记者发现,为减少人工设施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所有监控设施全部做成仿生树形状。陈江介绍,这些采集系统主要由AI摄像头组成,未检测到动物时,系统处于监测模式,当摄像头上的红外模块感应到野生动物踪迹,智能AI摄像头就会开始采集区域图像,经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将有效照片分类上传至后方平台。
“有了这个系统以后,我们不仅能方便地掌握林区内的第一手信息,还能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精准识别我们的员工、护林员,对于未经批准的闯入人员,做到及时报警。”乐东黎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国家公园执法大队队长韩朝辉,向记者介绍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的执法情况。
综合执法大队主要负责国家公园内市场监督、城市管理等非涉林的执法工作。与森林公安局、护林管护站、村民委员会实行联动机制,保证国家公园内的治安。
韩朝辉说:“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历史遗留问题,片区内有很多经济林,在划为国家公园后一时难以处理。我们会尽快摸清家底,明确执法清单,过去遗留的问题分类处理,并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增加。”
林区内天、地、人一体化监测,林区外联防联动统一管理,尖峰岭的监测系统与执法队员一起,守护着这片热带雨林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