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水井村
红色堡垒
中和镇水井村,地处儋州中部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明朝和清朝,村里先后走出了曾开、张绩两位举人,“水井双举人”被世代传为佳话。年,水井村党支部成立,这是当时儋县最早成立的10个党支部之一。从大革命时期至海南解放前夕,水井村一直是共产党地下斗争的坚强堡垒、革命同志的隐藏所、革命武装力量的休整地。今天,我们走进中和镇水井村,聆听那些枪林弹雨的光辉历史,见证革命老区的红色传承和幸福生活。
革命老区光辉史
从农会到同心会
A
年5月,水井村的读书人曾孔传(千静),在新州被共产党组织秘密发展为党员,成为水井村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孔传加入党组织后,受党组织的委派,当年回到村里发展了曾仍琚、曾家梓、曾常川、张庆藩、曾藻能等村民入党,成立了水井村党支部(海棠党支部),水井村党支部是儋县成立的第一批党支部之一。为了秘密开展党的工作,水井村成立了农会,曾孔传任党支部书记兼农会主席,曾家梓为组织委员兼农会执委,曾仍琚为农会联络委员兼曾孔传的通讯员,他们以农会名义来掩护党支部活动。水井村农会建起了中山纪念堂,组织了童子军、妇联会,积极开展清匪反霸,打击土豪劣绅,农民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水井村的农会主席曾孔传因而被捕,英勇就义在琼山府城,农会会员李垂宽等在村里惨遭国民党反动乡政府逮捕活埋。此后水井村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等待时机。年夏,中共儋县委派谢万里、谢春华、谢凤安、吴明、王茂松等先后潜入水井村,恢复和发展党组织,成立了抗日同心会,吸收曾国霖、曾千山(彭勇,后任南辰乡长期间被杀害)、曾常川、曾千行、曾藻善等人为会员(后均成为共产党员),同心会在曾千山的领导下,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购买武器抗日,有钱人家自购,普通家庭两三户合购。经过耐心发动后,上村的李德明自购七九步枪1支,下村的李思俊自购七九步枪1支,上村的曾藻善和曾仍熙两户合买七九步枪1支,李垂广自购单响枪1支,村里还有“过山鸟”等土枪、土炮,共筹得枪炮50多支(门)。武器有了,村里就组建起了一支多人的抗日武装队伍,随时准备打击来犯之敌。
▲水井村古井。
水井岭大捷
B
年4月,日本侵略军在白马井登陆,5月占领那大,10月21日,马白山、张开泰率领琼崖抗日独立队第三大队和那大地区的抗日军民联手围攻那大日伪军据点,取得胜利。11月5日夜,那大日伪军弃城逃往新州。次日早晨,水井村同心会获知日伪军接近本村地界消息,曾千山立即召集抗日武装队伍赶往水井岭公路两侧理伏,当日伪军进入伏击圈时,立即给以迎头痛击。一刹那,敌人遭到猛烈攻击,摸不清情况,疲于奔命,水井村武装队边打边追,追至几百米的黄牛坡桥时,曾千行跳下桥头底,用三叉镖捅死伪军一人,缴获步枪1支,子弹50多发;同时,曾千山箭步跃过桥去,举起大刀,砍下已负伤的日军指挥官吉村幸雄首级。这时日伪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狼狈夺路往新州逃窜。战斗结束,日伪溃败,但水井村也牺牲了曾千敬、曾华章两名队员。此役击毙了日军指挥官,打出了水井村的气势,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海南文史》一书对此次战疫有很高的评价:“水井村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日,当场击毙日军顾问吉村幸雄大佐这样高级别的军官,在儋县抗日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水井村曾氏宗祠。
惨烈的水井村战斗
C
日军在水井岭遭到伏击后,耻怒交加,不甘心失败,就紧急调集重兵,对水井村进行报复。11月17日,日军进犯水井村,来势汹汹,天上有两架飞机助战,轮番轰炸、扫射;地面有重炮轰击。面对强大凶恶的敌人,水井村人民无所畏惧,他们凭借有利的地形和树木作掩护,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外围战、巷战,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打死打伤敌军52人,其中指挥官1人,水井村民用自己的英勇无畏痛击来犯之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弹药耗尽,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抗日武装队伍最后只能向外突围。这次战斗水井村牺牲了曾应斗等两名战斗队员,曾启魁二名老人被炮击中而亡。日寇进村后,剿查山林,惨无人道的杀害了躲藏在树林中的老人、小孩37名。凡是可拿走的东西,全部抢光,全村房子被烧毁,惨不忍睹。水井村遭此劫难后,从公开战斗转入秘密斗争。年4月,中共儋县县委在水井村成立一区委员会,吴明任区委书记。在区委直接领导下,年初,重建水井村“海棠”党支部,代替抗日同心会;曾千山(彭勇)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各项斗争。年,原国民党王大洪中队和王怡亭特务中队在水井村,准备开赴抗日前线。水井村党支部组织群众做好安全保卫,同时还杀猪摆酒为部队壮行,村党支部积极动员青壮年上前线,上阵杀敌。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水井村参军战斗的有:曾国霖、曾仲阶、李克久、李思臣等共35人,这些革命先辈为海南的解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曾彭勇、李世珍、曾乃丽等15人。
▲水井村千年古榕树。
红色保垒中转站
D
水井村,地处儋州中部地区,从地理环境来看,地形险要,竹木林环绕,山沟密布,易守难攻,具有良好的天然屏障。从交通来说,虽地形险要,但交通便利,那大至白(白马井)新(新州)公路从村边经过,年,在儋县县委的领导下,水井村成立了秘密交通中转站。第一任站长曾仍光,后由党支部领导开展工作。凡是南来北往的地下党、部队人员、部队需要的粮食、医药、信件等,大多数都经过水井村这个中转站转送出去。如从新州盐场等村运送粮食往东成的立丁山,途中要经水井村转换接送,从立丁山送信件往中北部地区,也要经水井村后,再派人继续传送。发往立丁,南正山革命根据地的药品,也从水井村派人运送,地下党和部队人员,经水井村落脚后,再由水井村负责派人带路护送。年底,国民党四十六军在中和围攻何疑大队时,郭壮强部队是从水井村出兵夜袭解围。当年马白山率部队挺进三都讨伐大汉奸吴卓峰时,马白山部队先在水井村驻扎,侦察地形,摸清敌情后,才从水井村出征,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坚持到海南解放。为了做好交通中转站工作,水井村人民作出很大的牺牲。年底,党员曾玉章送信往南正山总站,回来到天角潭时,被国民党兵杀害,曾仍丰送信往立丁回来,渡过长坡江时被洪水冲走,曾德会同志,由于干交通工作积极,调往南辰乡政府当交通员,又遭国民党杀害,为羊志诚部队作向导的党员李世华,夜袭东坡日堂公司时,不幸牺牲。
▲水井村哨兵树。
年至年,国民党军队在内地败仗后,残兵败将压境拥向海南儋县来,而且国民党军师部设在东坡书院,距离水井村只有一公里余,加上日本投降后,伪军“镇海”队,投靠国民党,日夜入村剿查抢劫,尤其是四十六军营长黄华权不定期剿查水井村,情况十分危急,当时,一区(儋县第一区)三乡(兴景乡、松林乡、文和乡)人员大多数都驻宿在水井村。此时,水井村男女老少都成了共产党的保护墙,村民在高大的榕树上、巷道中布下岗哨,发现敌人来时,就高喊“有猪来偷吃薯了”,你传我,我传他,使革命同志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此情此景,正如冯白驹同志的感慨:“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为做好中转站工作、保护革命火种而被国民党四十六军剿村杀害的水井村民有曾千年、曾仍祥、曾二度、曾千德、曾仍孙等多人。
建党百年看老区
水井村的今天
▲水井村榕树林立。
走进水井村,整个村里乔木、灌木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几十棵百年以上的古树高大雄伟、直插云霄,古树下,晨光里,是一幢幢新建的楼房,楼房的小院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密林中,不时有清脆的鸟鸣,好奇的探头看看,轻灵的鸟儿却是惊鸿一瞥,翩翩飞去。村里的村道都已硬化,并铺上了排污水管,整个村子干净而整洁,走在村里,凉风习习,清爽怡人。村道上,不时有荷锄而过的农人,擦肩而过时,热情的招呼,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了,留在村里的老人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悠闲而宁静。
水井村地灵人杰,尊师重教,从明代以来,就办学兴教,村里书声琅琅,名贤辈出,据《儋州志》记载,从村里走出的有举人、恩贡、拔贡、岁贡等名士,仅明代科考出生的,就有举人曾开、州岁贡曾辉、曾性、曾敞、曾廷第等14名。出生于该村的清代名士、举人张绩也是扬名四方,他自幼通经史、能文章,尤精于书法,他的书法高古纯朴,方圆兼备,挺拔苍劲,深得当时探花张翰山所器重。当时海南就有“故人得其片纸只字珍如拱璧”一说,由此可见他的书法有多受欢迎,他的手迹刻成匾额,现存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坡书院的有“东坡书院”“载酒堂”“一代传人”等。良好的学风代代相传,直到现在,村里依然崇尚教育,尊重知识,村里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有的成了中科院的博士后,有的成了世界软件专家,有的留学法国、美国、新加坡、日本等。为了奖掖学业优秀的学子,年,村里的离退休老干部曾传鲁、张有为、李思发及村里外出干部发起成立了“水井村海棠助学基金会”,基金会成立后,村里外出干部、村民都积极踊跃的向基金会捐款,基金会对每年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和贫困学子给予资助,圆他们的大学梦,截止年,已经为多名学子发放助学金多万元,一些曾经受到资助的大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也用自己的能力来反哺基金会,让村里的文脉薪火相传。
水井村不仅是一个文化名村,也是儋州著名的革命老区,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村里的人都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所以以‘海棠’命名助学基金会,就是要让水井村一代一代年轻人铭记村里的革命历史,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刚刚上任的水井村委会书记曾木相告诉记者。曾木相刚从部队转业回来,年轻有为,充满活力。他说,建党年来,水井村在历任党支部的领导下,曾、李、张、陈、吴等姓氏村民和睦共处,听党话、感党恩,遵纪守法、发展生产,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共同的家园。村里,从衣食住行到基础设施建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村里的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的脱贫政策帮扶下,都顺利脱贫,过上了幸福生活。
▲水井岭上的火龙果基地。
在曾经发生激烈战斗的水井岭,记者看到的是一幅让人震撼的美丽画面:多亩的火龙果、百香果、沃柑沿着山岭铺展开去,青葱翠绿,一眼望不到边。粗壮的火龙果一行行,一排排,眼下正是开花期,一串串洁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走在果园里,淡淡的花香让人沉醉。据了解,水井岭水果种植基地年开始种植,基地采用套种、长短结合的种植模式,种植多种水果,年3月第一批火龙果上市,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基地采取“公司+贫困户”模式,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务工增加收入、种植技术培训等措施增强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达到脱贫增收,年以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发展产业,已脱贫分红37.万元,公司长期聘用周边村民务工58人,采摘高峰期务工人数达多人,仅水井村,在基地长期务工的就有40多人,每人每天多元的收入,让水井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不错的收入。
▲水井岭上的火龙果。
光辉的岁月载入史册,战争的硝烟也早已远离了这片土地,留在这片大地的,是永远也不能忘却的纪念。村里的每一棵古树,依然生机勃发,蓬勃旺盛,见证着古村的薪火相传,岁月更替。有古树的村里,精彩的故事,在村民崭新的屋檐下、在飘香的田野里、在宽敞的村巷间、继续讲述。
1、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丨百年老校新州中学的红色校史!
2、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丨走进儋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泊潮村!
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梁娥吴宗绩/文羊文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