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启动,在哪建?怎样建?
文丨李影
北京平原造林空中俯瞰图北京市园林绿
从年春季起,北京要开展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不少人感到好奇,北京还有绿化的空间吗?百万亩森林到底要栽在哪儿?怎么建?
造林工程具体在哪些地方“播种”
今年1月,《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审议通过,提出到年,全市新增森林绿地湿地面积万亩,其中新增森林93.8万亩、湿地3.6万亩、绿地2.6万亩。工程规划期为年到年。今年将要开闸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涉及全市16个区,建设任务主要安排在核心区、中心城区、平原地区和浅山区。
行动计划实施坚持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方式,今年计划市、区政府两级总投资106亿元以上。
这些造林工程具体在哪些地方“播种”?会建成什么样子?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介绍,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将严格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绿色空间布局来实施。
具体来看,在核心区,将围绕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加大留白增绿,扩大绿色空间,重塑城市生态环境。重点建设5处城市森林、8处生态精品街区、21处小微绿地。
在全市“留白增绿”专项工作中,增绿任务公顷(2.4万亩)。其中市园林绿化局绿化的任务量是.74公顷(2.06万亩)、个地块,实际安排绿化任务公顷(2.19万亩)。在全市16个区均有分布,确保留白增绿任务能够足额完成。
在中心城区及新城,将大力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今年将建设各类公园绿地、小微绿地、城市森林1万亩,建设城市休闲公园10处、城市森林11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50处,建设林荫大道、景观大街35条,新增健康绿道公里、实施屋顶绿化12万平方米、垂直绿化14.6公里。
在平原地区,将全面推进大尺度森林湿地建设,实施绿化9.95万亩。在一道绿隔,将重点推进丰台南苑、朝阳十八里店、海淀“三山五园”三大片区绿化,启动10处城市公园建设,实施绿化亩。在二道绿隔,重点启动朝阳四合庄、何里栖地、黑桥等3处郊野森林公园建设,实施绿化亩。
在浅山区,对一些台地、坡耕地、山前平缓地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增加绿化46万亩,使浅山区和山区生态资源连接在一起,成为首都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浅山生态涵养区将造林绿化8.7万亩,重点推进永定河生态修复和浅山地区综合治理。同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新增绿化面积0.4万亩。
此外,在新机场、冬奥会、世园会周边及沿线,实施大尺度森林建设2.6万亩。其中,围绕首都新机场及周边区域,在大兴区礼贤、庞各庄、安定、魏善庄等乡镇建设大尺度森林1万亩。围绕冬奥会、世园会,新增造林绿化1.6万亩,建设生态廊道,改造提升4.3万亩。
百万亩造林种什么?
这些造林工程将建哪些绿植?为哪些小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据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种是生态景观林,即以油松、侧柏、栓皮栎、栾树、元宝枫等乡土树种为主,适当栽植坚果类、浆果类、蜜源等具备特殊功能的食源、蜜源类植物,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昆虫提供食物来源。采用“乔木+灌木+地被”的混交方式,营造近自然森林群落结构。地块面积较大的要布设一、二级作业路和集雨坑,同时通过营造环境为鸟类营造筑巢条件。
第二种便是“城市森林”。树种选择从树形、色彩、季相变化、无过敏源、耐火、减缓热岛效应等方面考虑,以景观、长寿、抗逆为原则,选择白皮松、华山松、栓皮栎、国槐、流苏、楸树、杜仲、马褂木等,同时合理搭配部分新优彩叶树种丰富植物群落色彩,突出群落季相变化。模拟自然群落的乔、灌、草、藤的复层结构及形态,建立完整的食物链,为鸟类、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食源和栖息地。
在山前平缓地,树种将主要选择油松、侧柏、栓皮栎、栾树、臭椿、核桃楸、黄栌、君迁子等乡土树种,采用不同树种组团混交模式,常绿树比例30%以上。
第七届北京森林论坛专家建言献策
日前召开的第七届北京森林论坛以“建城市森林、享绿色福祉”为主题,邀请专家建言献策,提供技术支撑。
与会专家围绕“植物选择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思维与城市森林”“绿色福祉与城市森林”3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植物选择与城市森林”议题组的专家充分肯定北京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针对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生物多样性、有效可行的树种规划和苗木规划、动物栖息地、廊道、食源性植物等问题提出4项建议:
重视松柏类资源在北京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充分考虑草本植物在百万亩造林绿化中的作用;鉴于浅山区立地条件差别大的情况,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突出乡土植物应用,强调物种多样性,打造近自然的森林植物景观,构建地域特色鲜明、群落结构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结合北京森林城市建设植物选择原则,在推荐的种植物中选择最佳物种配置造林。
“生态系统思维与城市森林”议题组的专家认为,在大都市森林营造过程中,生态系统思维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生态系统思维在于整体性,重视植物,也要重视动物;重视景观的营造,也不能忽视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专家建议:
城市森林的营造要以服务于民为出发点,充分考虑让市民能够接近森林、享受森林;重视构建能够实现自我稳定、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加强土壤管理与经营,为植物生长提供健康的土壤条件,通过增加植物覆盖,防治水土流失、土壤裸露和沙化,理想的土壤是天然的林褥,能够像海绵一样雨季蓄水、旱季释水,有效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生态系统弹性;在造林绿化的过程中,要为候鸟迁徙留下足够的滩涂和食源场所,树种搭配要考虑不同植物的错期结实,使动物能够不断有果实可以采食;要根据动物的习性构建城市绿网,为动物提供食源、水源和隐蔽空间,吸引更多小型、久居、有益、悦民的动物在城市森林中生存和繁殖,增加生物多样性。
“绿色福祉与城市森林”议题组的专家认为:
城市森林福祉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基于财政和城市经营能力的城市森林的福祉需求,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在造林绿化深度利用的分化与探索、造林绿化地块功能差异化发展探索、配套管理制度和政策的配套探索、运营管理费用营收支出方式的探索的基础上,确立管理制度、合作制度、分类制度、总体发展战略、宏观环境的营造。
等到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完成后,许多市民一出家门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景色,“三山五园”等景点内将再添新绿,新机场和冬奥会场馆也都会被森林围绕。
来源丨中国绿色时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