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转地理植树节时再话ldquo树 [复制链接]

1#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原创首发编辑制作,如有转载必须注明原作者,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3月的中国,

春风回暖,万物萌动。

而每年的3月12日

也成为了我国的植树节,

年,

是新中国设立植树节41周年。

在中纬度的大部分区域,

当春天来到时,

这些冬季落叶的树木变会默默抽芽,

此时整个世界便是一番新绿。

树,有乔木、灌木之分;

有硬叶、阔叶、针叶之分;

也有落叶、常绿之分。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树的那些事。

乔木与灌木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

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

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灌木,是指那些没有

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

比较矮小的树木,

它是多年生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乔木类树体具有

明显的高大主干。

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

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人类目前已知的地方

基本都有乔木生长。

灌木除少部分外

大多是矮小丛生

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

一般为阔叶植物,

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

如刺柏。

乔木和灌木的区别

就在于是否有主干,

是否在基部就有分叉,

一般有明显高大主干的视为乔木,

而无高大主干、

并且基部有分叉的是灌木,

但这种分类也不是绝对的。

各气候区典型树木类型

由于不同的树木

对光照和水分的需求及适应性不同,

所以在不同的气候区

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

相应的自然带内

有其典型的一种树木类型

或植被类型。

赤道附近为雨林,

向两极地区基本上

依次为草原、荒漠、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地区为针叶林、苔原等。

我们所说树也就基本可以分为:

雨林、常绿硬叶林、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需要注意的是:

苔原气候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区分

是以最热月10℃上下来区分的,

10℃应为这两种气候的分界线。

而在地理学界定义的林线,

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上限,

也就是高山林线,

也相当于针叶林的上界。

硬叶、阔叶、针叶

常绿植物在植物学中

指的是一种全年保持叶片的植物,

叶子可以在枝干上存在12个月或更多时间。

常绿树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

多年生木本植物。

常绿树的叶子并非永不凋落,

只不过它的叶子寿命比落叶树的叶子

寿命长一些,

如冬青叶可活1年~3年。

常绿树每年春天都有新叶长出,

同时也有部分老叶脱落,

但茎上一年四季都保持有绿叶,

所以称作常绿树。

常绿树有硬叶、阔叶和针叶三类

(也有资料上分为两类即阔叶与针叶)

▲阔叶

常绿阔叶树多半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一般不耐寒,

如棕榈、香樟、柑橘、珊瑚树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

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

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

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

林相整齐,林冠呈微波状起伏。

叶片椭圆形,革质,具光泽,

没有茸毛,叶面向着太阳光,

能反射光线,

所以这类森林又称为“照叶林”。

林内最上层的乔木树种枝端的

冬芽有芽鳞保护,

而林下植物则没有芽鳞保护。

此外,在常绿阔叶林中,

没有热带雨林中常见的

板根、老茎生花、叶尖滴水和附生现象。

▲硬叶

常绿硬叶林亦称

硬叶常绿林、硬叶林,

是属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

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

乔、灌木的叶子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

常绿硬叶林林叶片常绿坚硬,

叶片不大,多有蜡质膜,

机械组织发达,

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

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地中海沿岸及各大陆西部

(加利福尼亚沿岸及其一部分内陆地区、智利中部、非洲的西南角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

由于夏季气候干燥,

硬叶常绿林的上层乔木生长稀疏,

林木也不高大,

林内不仅没有附生植物,

就是藤本植物也很少。

但林下常绿植物很多,生长茂密。

▲针叶

常绿针叶树广泛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

具备耐寒的特性,

多半是裸子植物,

如松树、柏树等。

针叶林有的并不落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因为暖季短根本来不及换叶长新叶;

二是蒸发弱;

三是针叶受冻面积小等。

树为何要落叶?

春季长新叶、秋季落叶的落叶树

主要只生长在温带。

而两极冰雪地区和寒带,

根本没有落叶乔木;

在赤道,那里气候暖热,

一般也没有因秋季低温而落叶的

温带落叶树。

但是落叶不仅仅是

温带落叶林在秋季所特有的现象。

夏季在某些区域如背风坡,

因气温高而雨量少,

乔木根部供水减少。

因而纷纷落叶以自我保护,

等到旱季过去再重新长叶。

在亚热带常绿林中也并非不落叶,

比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春天是它们的集中换叶期,

每年三四五月,

随着气温上升,

常绿树新陈代谢也较旺盛,

新芽大量长出,

老叶也就脱落更新得快一点。

只是落旧叶与长新叶是同时进行的,

所以看起来一直是常绿罢了。

▲落叶凋落可以减少水热损耗

绿叶的主要用途是

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以及蒸腾水分。

蒸腾水分可以使树木在

炽热的阳光下不致于被灼伤,

通常是气温越高,

树木水分蒸腾得越多。

一到秋冬季节,

雨水稀少,空气干燥,

土壤中的含水量也随之减少,

再加上太阳移至南半球,

北半球全部接受阳光斜射,

白昼日照时数一天天缩短,

此时树叶中就会产生一种激素——脱落酸,

促使落叶,有利于树木休眠过冬。

秋天树木落叶能

降低水分蒸腾和减少养料的消耗,

让树木能安全度过寒冷干燥的冬季。

当叶片中的脱落酸输送到叶柄的基部时,

在叶柄基部会形成一层

非常小而细胞壁又很薄的

薄壁细胞(科学家称这种薄壁细胞为离层),

离层的形成会使水分

不能再正常输送到叶子里。

在脱落酸的作用下,

离层周围会形成一个自然的断裂面。

叶子由于得不到水分的正常补充,

会逐渐干枯,

自然断裂面越来越明显,

经秋风一吹,

便会落叶纷飞,

甚至无风亦会自动飘零落下。

叶片里脱落酸的产生

主要跟日照长短有关。

树木在日照变短后,

叶片就开始积累脱落酸,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叶片便会自动脱落。

由于各种树木

对日照长短变化的敏感度

和水分需求的不同,

所以落叶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即使同一种树木,

若所处的环境不同,

其落叶时间也不会一样。

比如大家经常可以看到

靠近路灯的树上

与较远的已经落叶的树相比

还有很多叶片在树上,

这是因为

路灯的照射

弥补了自然日照缩短

而造成的结果。

所以,园艺上常用

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

来延缓花木早衰与落叶。

而松树、柏树等常绿树木,

因其叶片上有蜡质层保护,

叶面又比较窄小,

所以常青不落,经冬不凋。

聚树成林

目前保持较为完整的森林有两大类: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非洲刚果河流域、

东南亚马来群岛、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亚寒带针叶林生长于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北纬50°以北至北极圈左右的地区。

主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

东欧平原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和北美洲北部(加拿大大部分地区)。

一般的树生长在陆地上,

还有一种特殊的

可以生长在海水中的

一种绿叶树,

却称之为红树林。

这种受到海水周期性浸淹的

木本植物群落因其富含“单宁酸”,

被砍伐后会氧化变成红色,

故称“红树林”。

它是热带、亚热带海湾、

河口泥滩上特有的

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

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

它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

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它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

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

茂密高大的枝体可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被誉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

独木不成林,

单树木集聚成林时,

树木具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就会体现出来:

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

吸烟除尘、保护生物多样性、

美化环境等功能,

森林也称之为“地球之肺”。

森林的生态效益是如何实现的?

如何涵养水源的?

▲“涵养水源”即养护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1)林冠截留雨(雪)水

林冠截留的水约占降水量的5%~10%,

这使得降水对地面的机械冲击力减弱,

从而间接地保护了林地土壤层。

(2)枯枝落叶层吸收水分

覆盖林地表面的枯枝落叶层,

除本身具有很大吸水或截留降水能力外,

还可避免地表土壤遭到降水机械冲击力,

并降低地表径流速度、

削弱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作用。

另外,

森林下层的灌木与草本植物也能截流降水。

(3)林地土壤蓄渗降水

孔隙度越大的土壤越有利于地表径流下渗。

森林土壤具有较大的孔隙度,

从而加大了林地土壤的下渗量。

如何调节气候的?

(1)使温差变小

白天,浓密的林冠可以阻挡太阳辐射,

使温度不至于太高;

晚上林冠也可阻挡热量逃逸,

使温度不至于过低。

与无林地相比,

林地冬暖夏凉,

在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

(2)使湿度变大

森林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大量水汽,

所以林内的空气湿度比林外要大。

随着湿度的增加,

也加大了雾、露和降水出现的可能性。

在条件相同地区,

森林地区要比无林地区降水量一般要大。

另外,森林还可对

蒸发、风速等要素起到调节作用。

如何防风固沙的?

(1)屏障的阻挡防风

当风受森林阻挡之后,

风被迫分成两路前进,

一路从森林的缝隙中穿流而过,

风力消散在枝叶的摆动上;

一路被迫从林冠上越过。

这样森林附近风力一般可降低。

据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

林带的防风作用是:

在迎风面距树高5倍处风速开始减弱,

在背风面距树高3-5倍处

风速达到最低,

以后则逐渐升高。

(2)根系的盘结固沙

由于树木、灌木根系错根盘结,

固着沙地土壤,

使沙粒不能移动,

从而固定了沙地。

森林不是万能的

千万棵树构成了森林。

森林既是一种自然资源,

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

提供木材及其它林产品,

又是一种环境资源,

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但森林又不是万能的。

不是所有地方的生态环境治理

都需要植树造林,

因为树林的需水量大,

树木的生长一般要求年降水量在mm以上。

所以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

比如我国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中

就不能盲目的提植树造林。

不是所有树都可以任意成林的,

正所谓因地制宜,

栽种时要避免外来物种的侵扰,

让树林在该存在的地方存在。

一旦有外来树种大规模入侵,

必将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

妨碍其它生物生长,

导致森林结构变化,

破坏原有的食物链,

减少以此树植为食的动物数量。

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

作为外来物种的欧美黑杨

开始引入洞庭湖区,

成为造纸用林。

欧美黑杨喜湿润、高大挺拔,

木质纤维长,生长速度快、

轮伐期短,林木蓄积量多。

3到4年树龄的就可以用作造纸原料,

5到8年树龄的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和建材。

每年洞庭湖涨水时,

如果树梢被淹不超过一周,

就不会淹死,

生命力超过本土任何树种。

但是大面积的杨树降低了湖水流速,

使湖洲泥沙淤积速度加快,

洪水期时,易阻碍行洪。

由于黑杨大面积种植,

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时防治病虫害期间喷洒的

大量杀虫剂对原有的

湿地植物造成毁灭性打击。

它们的密集树冠霸占了光照养分,

让周边植物陷入灭顶之灾。

据湖南省环保厅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

年12月底,

洞庭湖核心保护区欧美黑杨已经全部砍伐。

再比如速生桉,

原产于澳大利亚,

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高大挺拔、病虫害少、用途广;

主根深扎地下,

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在我国西南有引种,

但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作为绿水青山工程中的

一个重要的环节,

树,是青和绿的前提条件。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

绿树孕育了自然环境,

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栽下一棵树,

播下一片绿,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便不再遥远。

植树节,愿你种下的美好都会发芽开花!

图片来自百度搜图、视觉中国、新华网等

参考资料《植物地理学》、《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就是力量》等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