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姓氏文化研究分封命氏,显秩嘉声, [复制链接]

1#

(姓氏网)中华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家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赤子情怀。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传承中华血脉,连接国人情感,凝集民族合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北姓氏文化研究》,由西北姓氏文化研究微平台联袂一批西北知名姓氏文化专家重磅推出,旨在传播和传承中华姓氏传统文化,为全国诸姓族人寻根问祖搭建平台、提供线索。

自即日起,西北姓氏文化研究微平台《西北姓氏文化研究》栏目将连载西北姓氏文化研究优秀成果:《漠北希姓斛斯氏述略》。该部姓氏文化专著由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地名与姓氏文化专家委员会学术顾问、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武威凉州文化研究院名誉研究员,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陈有顺先生考据、编著。

(接上期《漠北希姓斛斯氏述略[2]:斛斯氏家族郡望、堂号、人物志、世系》)

分封命氏,显秩嘉声

漠北希姓斛斯氏述略

——以唐代右监门卫大将*、

上柱国、凉州都督斛斯*则为例

(甘肃武威陈有顺)

六、斛斯氏艺文墓志

(一)斛斯氏诗文选录

1.李白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全用赋体写成,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全诗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按):李白《下终南山斛斯山人宿置酒》,描述自己有一次下终南山去某位斛斯氏人的家中做客的经历。终南山,为秦岭主峰之一,在长安以南。这里丘峦起伏,林壑幽美。彼时长安的士人多来这里游玩或隐居。斛斯山人,应是某位姓斛斯的隐士,山人是对隐者的称呼。诗中描述了李白从终南山下来,经过斛斯山人的住处,承斛斯山人留宿,并置酒菜款待。由李白的诗可知,此时终南山上也当住着一位喜诗好酒的斛斯隐士。

(按):终南山,隐士归隐圣地

2.唐代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此老已云殁,邻人嗟亦休。

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妻子寄他食,园林非昔游。

空馀繐帷在,淅淅野风秋。

燕入非旁舍,鸥归只故池。

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

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

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

(注云:斛斯融,吾酒徒。)

3.唐代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

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

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

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

(按):诗中所称斛斯氏,名融,又叫斛斯六官,杜甫之南邻酒友,给人写墓碑为生。从这一首诗看,斛斯融也是地道的穷人,靠给人写碑文为生,还常拿不到稿费,所以要出门去讨。


  杜甫还有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第三句写的仍是那位爱酒的斛斯融。

4.唐代杜牧《有怀重送斛斯判官》

苍苍烟月满川亭,我有劳歌一为听。

将取离魂随白骑,三台星里拜文星。

5.武尉斛斯丰《乐歌》

朝亦饮酒醉,暮亦饮酒醉,

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

(按):北齐高祖尝宴群臣,酒酣,各令歌乐。武尉斛斯丰乐歌如上。高祖闻后赞曰:丰乐不謟,是好人也。

6.《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按):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斛律金,字阿六敦,今山西朔州人,敕勒族。他就是这首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已知的最早歌唱者,《北齐书》为人们记载了他歌唱这首敕勒民歌的经过:公元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心大振。

(按):敕勒川是一个地名,根据专家解读,有不同说法。第一种认为在山西的朔州,宁武一带;第二种认为在内蒙古阴山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和包头昆都伦河流域;第三种认为在如今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就是包头的土右旗大部和呼和浩特的土左旗小部分,土右旗如今在复兴敕勒川文化。

(二)斛斯氏墓志铭

(按):斛斯氏虽在北朝隋唐多有建树,惜其族属史传无明确记述,除斛斯*、斛斯万善于《隋书》有传外,其他人罕有记载。幸而多方斛斯氏人的墓志存世,不但为研究入唐后逐渐偏离*治核心圈的斛斯氏人提供了路径,而且提供了诸多传世文献书写时忽视的、却很重要的信息,如婚配、葬地等。今见隋唐时期斛斯氏人墓志共10方,除斛斯枢砖志为隋代外,其余9方均为唐代墓志。今仅录其凉州都督斛斯正则墓志铭,其余墓志文多不录。

1.《大唐故右监门卫大将*上柱国赠凉州都督清河恭公斛斯府君之墓志铭并序》

公讳*则,字公宪,其先居於代,今为京兆人也。原夫绕电摛祥,应天诛於涿鹿;贯昴资圣,括地理而乘龙。故能利建幽都,疏基广牧。羽仪北振,拥瀚浦而擅贤豪;翼奉南登,宅洛滨而縻黼黻。具诸图谍,可略言焉。祖基,隋仪同将*、上柱国。父伦,隋上柱国、骠骑将*、鹰扬郎将。并志气威雄,仪岸伟杰。

讬以心膂,自怀匪石之忠;授以戎麾,克着沉沙之略。公山岳播气,河海资灵。汪汪焉,湛*陂而罕测;岩岩也,竦稽峰而直秀。郁然艺业,卓尔英明。文不尚於雕虫,武且工於获兽。慕李将*之射法,重张太傅之兵谋。岂直乌号六钧,独擅颜高之技;雁行三令,方成孙武之威。加以鉴澈伏波,识该伯乐,尽四家之妙术,留顾之奇能。由是美誉荐闻,荣班狎至。隋高祖深加赏睠,擢授皇太子进马。侍龙镳於涡水,承鹤盖於伊川。肃影铜扉,流慈玉裕。及炀帝入膺大位,齐王出镇名藩,方挥令人,用陪(月+襄,音壤,意肥壮)子,乃授长上执乘。寻而从击高骊,甫陟猿岩,预追随於辇毂;即泛鳀壑,仍迅骛於楼船。是翼鸾骖,兼摧鹤阵,虽聆喷玉之响,无废摐金之节,以勋授立信尉。大业九年,从至江都,寻追北门宿卫。周庐夜警,控月羽以申威;徼道朝趋,执霜戈而作扞。俄而妖挻伏鳖,衅起长蛇。朝多莽、卓之臣,野聚吴、陈之寇。化及包藏祸乱,作孽浸以稽天;居人多被胁从,构逆倾於扫地。公执心忠固,无易岁寒;劲草贞松,有均其志。及紫宫沦覆,白刃交驰,犹冒艰虞,克全终始。陪奉萧后,远届黎阳。委万死於豺狼,殉一生於犬马。后既密怀窜北,公实未议图南。事起仓忙,忽阻随从。仚龙城而断路,傃龟洛以迷方。泣乱缠许伯之哀,临歧坠阮宗之涕。方乃上觇东井,思谒龙颜之君;而近越北邙,奄遭蜂□之寇。庶奉纂尧之化,反婴暴楚之權。王充得公,甚见优礼。公迹虽是与,而心实背之。徒以鼓柝严扃,望长安而远日;形留神竦,蔽昏朝而坐雾。太宗长驱七萃,迥出三秦。公即骤拔危城,远投圣德。窜影风崤之路,方疑云旗之门。既荷萧王之坦怀,弥叶成侯之真识,蒙拜护*府校尉,仍知进马供奉。昔处伪庭,空耻烂羊之号;逮参英邸,便荣市骏之恩。于时,始定镐京,且图河洛。克摧青犊之孽,必俟朱龙之乘。公既甄明五驭,洞该九逸,故得恭承象策,佩浃鸿私。陪百战於戎场,仰八阵之英略。或扶危汴渚,迈都护之循舟;或赴难戏亭,譬舞阳之持盾。既而戡翦垓下,廓清海截,畴之以玉帛,贲之以簪裾。每事撝谦,累蒙赏叹。武德九年,除殿中省尚乘直长。贞观元年,加授轻车都尉,寻迁员外散骑侍郎、行尚乘直长。参荣五省,分华六尚。连云之阁,已构美於潘材;名天之马,复飞声於汉枥。以公望实,兼斯任委。寻以爪牙是重,腹心攸讬。典司熊卒,总五校以腾英,作卫龙扃,统八屯而列要。乃转右骁卫宜□府右别将,俄迁明威将*、守右屯卫、永乐府折冲都尉。十七年,奉使吐谷浑。浑人越自湟渚,朝宗贯渭之都;公即祗奉纶言,宣劳罗川之域。骛斯征节,光彼使星。既洽蕃情,颇怡圣虑。十八年,从幸洛阳宫。仍属乌夷恃险,狼顾不宾。即从龙麾,恭闻豹略。有敕令统百骑,以参六*。公乃鬻勇前驱,争鸣剿寇。既成功於拉朽,且命赏以畴庸,即以勋授右监门中郎将,累加上柱国。廿一年,从幸灵武。廿三年,又从幸翠微宫。夙奉金靮,恒参玉軑。委质滋永,忠谅益深。竭信武之确诚,逢汉高之重眄。俄而宫舆晚出,钟鼓辍音。崆峒之驾莫追,羽卫之仪如在。乃援刀截耳,流血被身。擗地崩心,殆将殒灭。求之臣节,无以过也。皇上纂膺凤历,光启鸿基。乃睠勋贤,式超名级。除云麾将*、行右监门中郎将,累迁左监门将*。显庆二年,又转右监门将*,寻奉敕别检校腾骥厩,兼知陇右左十四监等牧马事。阊阖洞开,即绾千门之禁;骅骝骋步,仍统十闲之重。属仙闾望幸,诏跸言巡。朝万国於云亭,合百神於岱屺。告成既毕,大赍有加。乾封元年,拜清河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芝渥缄玺,俯流换汗之班;茅井疏封,广洽亲宾之伍。至其年冬,又拜左监门大将*。惟天列位,即显将*之名;惟帝分司,仍开骠骑之职。因非望华人杰,道蔼时英;何以克荷崇班,光膺厚秩。寻以公事去职,俄起为右监门大将*,勋封如故。虽怀数马之慎,且略图龟之文。以薄领见诬,遂滥婴非罪。而宪司丹笔,或未尽於幽微;明主玄鉴,方乃收其理夺。暂屏私室,遽升宠授。汉忠表誉,有悦王常之心;霸亭言游,无惭醉尉之语。方冀威边静难,莫逾老臣。而积恙浸龄,旋惊梦竖。罕遇西岩之药,终埋东岭之魂。粤以咸亨元年五月廿四日,遘疾薨於九成宫之第,春秋八十有一。天子情深震悼,賵禭有加。诏赐陪葬昭陵,资给务令优厚。易名考行,谧曰恭公。仍赠使持节、都督凉甘肃伊沙瓜番七州诸*事,凉州刺史。饰终光盛,宠赠哀荣。其生也若浮,奄沦辉於虞谷;其死兮傥识,庶有奉於桥山。夫人吴兴郡君吴兴姚氏,即周上开府仪同三司、长寿公僧垣之曾孙,隋蜀王司马最之孙,秘书学土俭之女也。传芳八桂,发秀三枝。袭龟组以连华,润虹珪而成性。披图镜史,自禀训於班庭;懿范贞规,且作楷於梁室。遭家不造,夙罹闵凶,飘沦七尺之躯,固守三从之节。逮鸡鸣思德,凤兆宜家。作俪金夫,是彰玉质。钟有隋之版荡,处伪郑之危亡。叶赞将*,攀奉霸府。克宣内助,永建高名。僖负羁之妻,未足侔其智识;柏谷长之妇,讵可埒其贤明。太宗俯降殊恩,尝经召问。奉酬天旨,深有嘉焉。因锡赐珍华,实荣生里闬,庶谓和琴和瑟,共齐偕老之期;而将乐将安,翻轸窠予之叹。以贞观廿二年七月廿七日,终于玉华宫之馆舍,时年五十有五。蒙赙物优,仍降使吊问。惟公浑金表器,璞玉仪形。事主唯罄一心,许友无缄二诺。不祈荣以苟合,直弦之论攸归;不忤物以干时,虚舟之怀谅属。策名自久,经夷险而弗渝,历职居多,挺清勤而弥固。用能上简天听,下允人伦。口无择言,自标蹊李之德;心无伐善,终留坐树之名。既此良材,复斯高援。佩阑珠菊,等茂均芳。而罕驻日车,同悲风烛。曩兴嗟於先后,今遂混於彭殇。两鹤栖松,忽分枝而坠影;双鸳集梓,终合垄而依魂。粤以咸亨元年龙集庚午十一月庚子朔十日己酉,合葬於醴泉县安乐乡,礼也。青乌授垗,白马临坟。傃郊门而迥引,委甲第而长分。旌韬雾而惨色,笳含风而怆闻。黯矣穷泉夜,愁哉荒垄云。齐尘壤兮永毕,独祁连兮表勋。呜呼哀哉。有子嗣宗等,陟屺岵而无见,思顾复其何已。诉苍苍而感绝,悲去去而安心。傥陵谷之或迁,庶家声之可纪。敬纂徽烈,乃为铭曰:

玉岗西峙,金峰北连,旁临渥泽,直望灵川。

神骏是产,英髦在旃,华宗弈弈,昌绪绵绵。

弼谐恒代,匡赞伊瀍,云缨递袭,星弁仍传。

载诞猗人,挺然秀出,鸿飞骋志,鹤声召质。

宇量深沉,智谋洋溢,王良展妙,养由效术。

想援据鞍,慕超投笔,夙招人誉,方隆天秩。

搏飚未远,视祲遄惊,时锺道丧,运拒流横。

原追走鹿,海激奔鲸,流离寇境,契阔凶兵。

迥弃昏孽,骤款皇明,一参藩邸,载荷恩荣。

武帐夕陪。文(木+媲,女字旁改木,音皮)晓侍,分司禁闼,历绾戎位。

入总龙媒,出光凤使,便繁左右,密勿宫次。

清畏知天,勤无选地,奉帝惟五,扪心靡二。

复纡良袂,作偶贤裾。方金铣鋈,比玉琳玙。

艺华纂组,德茂庭宁。匡夫叶计,名立功书。

金墉且拔,石窌还疏。言欢皋难,遽隔川鱼。

始怆帷空,长悲剑双。忽辞昭景,共归幽穸。

魂自成双,年无满百。雾昏松坠,霜凝草陌。

谁先谁后,何今何昔。独有清徽,空留玄石。

(志文见吴钢主编,王京阳等点校《全唐文补遗》第2辑。西安三秦出版社,年版,第—页。)

(按):《斛斯*则墓志》在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上营村西约米处的昭陵陪葬墓之一的斛斯*则墓中,志盖篆书“大唐故斛斯君墓志铭”,志文正书51行,满行50字。斛斯*则擅长养马。先事隋,继事唐,累官至右监门卫大将*。两《唐书》未为立传。中华书局《旧唐书》和《新唐书》点校本或与“斛斯*”混为一人,或误作“斛斯正”。此墓志可补正史籍。墓志现存昭陵博物馆。

2.《大唐斛斯府君夫人索氏墓志铭》

夫人讳相儿,河南洛阳县人也。曾高周魏,代有冠冕。祖亮,齐徵士,屡聘不就;父天洛,隋给事郎,出为襄阳令;并器宇弘远,羽仪家国,清猷令闻,独映当时,丽藻道文,逾超前烈,缙绅是仰,士庶攸归。夫人夙承馀祉,幼而聪悟,天资婉淑,志性恭严,德行可观,动止贻则。结藕爰暨,适于斛斯氏,闺门雍睦,美誉昭宣,率礼无违,践言不二。织维纂组,妙尽其工;经史文辞,理该诸义。居室肃整,家人莫睹其堕容,虽古之贞慎,无以加也。舅姑之感,殆将灭性,沉瘸岁月,毁瘠逾礼,凡百君子,闻而嗟焉。慈孝之情,可得详悉。以永徼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终*善第,春秋九十有三。即以其年十一月廿九日葬于北邙之原。恐陵谷推迁,德音无纪,勒诸方石,树此荒扃。呜呼!乃为铭曰:

崇基远构,令望夙彰,毓德闾里,赞轨闺房。

天纵淑慎,幼挺矜庄,子孙是则,祖祢斯光。

刎织之工,理穷其妙,弘宣妇道,柔慈克劭。

虽则私室,未或言笑,美阅舅姑,誉流长少。

浙川不息,风树难停,镜销玉貌,帐掩兰馨。

佳城郁郁,潜户冥冥,辕马踯躅,宾待涕零。

风悲陇木,霜凝宿楚,万事俱终,一朝永阻。

天道辅德,闻诸古语,哲人奄逝,何善之与?

《大唐斛斯府君夫人索氏墓志铭》

3.《大唐故左翊卫斛斯(德)府君墓志铭》

君讳斯德,字仲锐,河南洛阳人也。其先*帝之后,受封始均之际,紫塞烛龙之庭,搏飞瀚海之滨,逸翮神池,灵浊逮魏,烈鸿基於帝业,树社稷之勋庸;祖以宗戚有功,依晋故事,十姓枝分之日,命公以为氏焉,自道至今,冠缨隆盛矣。君少而辩慧,习综于武文,文则以义为仁,武则以忠成烈。君年弱冠,属隋运将终,殷鉴怀远,深睹天命,归汉曲逆,君则方之。武德岁初,授翊麾校尉;贞观年中,迁左翊卫。欲等松筠而方洁,望共山岳而齐安。岂其上灵不憨,英才殒坠,以贞观廿四年十一月三日春秋五十有四终*善里第。夫人韩氏,勋华阀阅,代有其人。年始初笄,作配君子,滔滔南国,芳桃李之花;盈盈北方,绝代之艳。逝棱训子,以织义为仁;傅粉饰容,以行洁为孝。闺阃淑穆,邑里号曰清徽;抚育幼孤,宗族称为哲母。夫人欲齐萧史,下鸾阁以为双,寒暑递来,日月盈缩,何谓天地离仁,遘兹沉疾,夫人年五十八,以龙朔元年岁躔辛酉八月甲子朔廿七日庚寅合衬于北邙之岭。前-临伊洛,沔沔长流;北眺羊肠,凄凄怆浪。左连日景,则名长永而台存,右接函关;则鸡无音而地在。苍苍碧海,上变鸿池。桑田有必更之理,皋泽有迁易之期,贻厥孙谋,勒诸玄石。其铭日:

芒芒九有,肇封玄朔,凤举龙翔,超然华岳。

巍巍大魏,中原逐鹿,广命懿亲,枝分为族。

其一:光光武义,忠则尽诚,怀鉴明远,在於弱龄,背楚归汉,翊卫为名。其二:英英哲妇,令绩光门,协和琴瑟,芳若兰荪,志齐箫史,轻举烟云。其三:晦魄循环,嗟短逆祚,庭引灵盾,丹旒启路。烈烈孤嗣,哀哀号慕,逝川一诀,泉门永固。(志文见周绍良、赵超编《唐代墓志汇编》,第页。)

(按):以上两方墓志志主均终于东都嘉善里,且卒年、葬所相近,疑出同一家族,从年龄上判断索氏是斛斯师德祖母的可能性较大。《斛斯氏妻索相儿墓志》出土于河南洛阳。索相儿,河南洛阳县人,其父在隋曾任给事中、襄阳令,后嫁斛斯氏为妻;永徽三年()以九十三岁高龄终于东都洛阳嘉善第,葬于北邙山之原。中古的索姓是有部分由胡人改姓而来,如唐时游击将*索元礼就是胡人。

4.《大唐故轩辕府鹰扬后任斛斯君(达)墓志》

君讳达,字师德,北代人也。自分封命氏,显秩嘉声,备在缣箱,可略言矣。

是以直笔无运,载英周史,尊洪源汉,光其茂绪。盛续传于钟鼎,至道被于相陵。

自兹以降,徽犹靡绝,见任轩辕府鹰扬后任。曾祖隋任左骁卫大将*;父诃通,左翊卫校尉。司徒公任,作翰蕃惟,股肱斯寄,*尽难回,禀气星口,弘深内而华裔外映,忠信孝敬之方,因心必践,妙落口音,莫不总制清衷,同沉美复,何以加焉?思去终成远畅,贞观廿三年十一月-tt-四日卒于私第,春秋五十有四。公理识淹长,风标峻远,流善*,呜呼哀哉!还以贞观廿三年岁次己酉十二月辛未三日癸酉迁窆於邙山之阳礼也。华桂岭,柔明表质,婉顺居,碑颓林山。心如异室,高山之有,运尽难流,忠成礼庶。命枉泉休,把水不回,遒其词日:

陇首千寻,秦川万里,禀气成德,标灵檀美。

秀哲并生,英贤间起,俱彰硅璧,成称杞梓。

实云世载,爰挺猗人,连成比质,昭乘齐珍。

性和春露,节劲秋筠,悲口!

山幽月落,雾惨松深,天长,神仪永沉。

(按):《斛斯达墓志》所记“代人”,当为其族出北魏,故在“代人意识”的影响下,仍以代北为其籍贯。斛斯达曾祖在隋曾任左骁卫大将*;其父斛斯诃通,任左翊卫校尉、司徒;斛斯达本人任轘辕府鹰扬后任,其任职的轩辕府位于河南府河南郡,鹰扬一词则源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府兵系统的一次重大变革,彼时改骠骑府为鹰扬府。

5.《唐斛斯处士(张)夫人墓志铭并序》

若夫耀魄天街,桂月降仙娥之彩;搞芒汉渚,榆编妄口婺之精。然则轻举异于口门,灵配殊于阖野,光辉信婉,箴史无口。其有天纵兰仪,粹柔规于徙第,好申荆珥,展宾敬以齐眉。允劭鸿妇之才,兼综莱妻之懿。闺仪阃则,信归美于夫人。夫人姓张氏,南阳白水人也。昔博望寻源,夏壤觏筇筠之节;司空辩气,口口蓥口口口至若纽昭铣以登庸,警温琼而亮采,事彤芳册,可略而口。曾祖冲;祖文;父金,隋任相州清河县令。滋泉隐钓,屈雅量于享口口欧冶锸锋,滞奇功于制锦。夫人珠泉育彩,俪冰镜以凝鲜;玉树分柯,掩瑶华而荡色。婉顺成范,淑慎开基,每警志于风规,不怠公于钏组。对庭花之四照,屏龙匣于春楼;眺川霞之九光,振鸳口于秋杼。既而温口口口口誉斯芳,亦既有行,作嫔君子。媚松口以合契,荐琴瑟以口口岂谓荆台灭云,仙仪奄口口泉逝水,嘉好长违,龙朔三年九月一日,卒于洛州河南县永口乡宣风里,春秋六十有三。即以其年口月四日葬于北邙之原礼也。翻吊鹤于口陇,下翔鸾于荒甸,悲扶景之不留,惜桑畴之骤变,刊婉则于贞石,庶终天而逾绚。其铭日:

源港灵长,口口神积,温胄辉光,华宗赫弈。

德后嫔妃,毫端分迹,详镜青编,口口口觌。

既称阴质,后胤鲜辉,巫山孕彩,表月光飞。

来口口口,口口无违,柔仪是指,女则咸归。

天不由仁,忽然先命,口口灭水,鸾形沉镜。

良人茹戚,悲中罢映,口黯双欢,庭无口口,

灵蠕已进,霜旒先扬,松惊恸感,呜思哀肠。

雾口口口,烟口口口,口感永闭,蕙问其芳。

《唐斛斯处士(张)夫人墓志铭并序》

6.《唐故斛斯君(祥)墓志铭并序》

君讳祥,字德善,东京河南人也。魏侍中斛斯敦之苗裔。若夫至理难图,功口靡尚,鸿猷盛烈,千载弥光,高萼惰枝,百龄无歇。祖齐任刺史;父德,唐任翊卫,莫不疏荣桂簿,擢质芝田,耸长条以拂云,惊巨浪而奔海。口口韵金石,美誉播芝兰,宜应锡以永年,降其口福。岂期含芳委曜,毁璧摧柯,著绦东山,收魂北极,春秋卅有四,以龙朔二年七月十一日寝疾,卒于私第。即以其年七月廿二日葬于北芒之原礼也。仍恐居诸递运,陵谷迁移,爰勒玄铭,庶传不朽。其词曰:

东周沃壤,原隰夷平,哲人斯出,载诞吾生。洽仁义于州里,标孝悌于闺庭。

其一,卓尔口口,俨然容止,固穆穆之盛德,信汪汪之君子。降志接凡,倾心待士,州里称德,乡闾誉美。其二,才行惰举,文藻口新,方期利口,望厕忠臣。欲搏风而落羽,将跃口而摧鳞。朋流掩泣,行路沾巾,勒石泉户,盛德无伦。(志文见《唐代墓志汇编》,第页。)

(按):此墓志最早见于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志云斛斯祥为“东京河南人。魏侍中斛斯敦之苗裔’’,据志文所述斛斯祥应属斛斯敦家族。然亦云斛斯祥的祖父在齐任刺史,父斛斯德任唐翊卫,当推断或非斛斯敦子斛斯椿一支,前文已涉,斛斯椿于北魏末年已率三子入关西奔宇文泰,少子斛斯演为高欢所杀,故其子孙应无在齐任职之理。此处斛斯祥或出于斛斯椿弟斛斯元寿一支,或在墓志书写中伪托高门,攀附较有名望的斛斯敦一支,亦未可知。由墓志所见,斛斯祥一生并无入仕经历,于龙朔二年(),卒于私第,葬于邙山。

7.《大口口口口口刘君妻故斛斯氏口口口口口》

夫人姓斛斯氏,洛阳人也。自魏启龙口,口口津而建宇;周膺凤历,剪口野而开畿。遂乃口口乘轺,辟高门而向术;垂缨口玉,趋文陛而陪帷。积口有徵,英贤踵武。曾祖口,口州司法;祖口,石州司马,并位以德升,名资口口。父诞,济口府膺扬郎将;声华勇爵,表威口於扦城;职重司阶,屈英口於执戟。夫人含和挺耀,口图标质,四德无爽,延淑口于笄前;三星有口,遂言归于梅序。逮事资其恭懿,口口显其幽闲。望宾野而升仪,口仁里而敷教。君子谐老,久协响于谐琴;逝者如斯,遽缠悲于徙壑。粤在总章二年四月廿八日终于口仁坊之私第,时年口十有一。即以其年岁次己巳五月戊寅朔十九日景申殡于清风乡之北山礼也。孝子宝寿等,诉曼口口口口泣血,思纪口于泉戾,乃镂篆於蒿埏。其铭曰:

口口口庆,柔口口映,箴图协德,言容昭口。

驭轮口周,口口口*,升口口临;苹口口咏。

口口口宾,孟宅求口,口口口明,字水口口,

津菊耀口口口口恒春。

(志文见《唐代墓志汇编》,第页。)

8.《大周故河南郡丞格善义妻斛斯氏墓志并序》

盖闻混元初辟,先檩父子之规;品物绩分,遽启死生之节。则有受灵耆耋,或乃禀命夭昏,皆冥运之攸苻,岂圣贤之可测。夫人斛斯氏,河南郡人,即司宾寺司仪署令礼之姊也。父叔,怀州主簿转永嘉府司仓参*事。夫人禀圆星之丽则,授靖月之光辉,羁贯之初,习女功于锦室;乘鸠之始,事妇德于桑津。挺翠羽以流姿,乃仙蛾恧采;凝横波而写态,则艳宿惭容。谅当时之藻绘,诚一代之妍媚。年一十六,适于同郡格氏,即随河郡丞善义之齐体也。奉姑融执舆之礼,事主竭如宾之节,娣姒钦其懿德,僚友高其孝敬。夫义雅量恢弘,殆有不羁之志,风神俊逸,终怀物外之心;积善无徵,雄图早绝,青松未拱,白杨已悲。夫人空馆赋诗,勤雕美玉;孀闺弃杼,几茔明珠。宜应祚以永年,享之多福。何期辅仁不验,灵草无徵,以天授元年十月廿六日终于私第,春秋七十有七。于时亲邻悚动,并雨泗而霭裳;邑里吁嗟,成烦怨而丧志。长子上骑都尉丰都、小子将仕郎公土处冲等,或崩心褫魄,徒怀负米之心;或茹痛摧魂,空蕴崇堂之痛。是用修坟龙峤,集瑞羽以挺衷:执绂龟川,俨灵骖而泫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即以二年二月七El窆于北邙山之高原,合于故夫礼也。是时青乌兮显迹,玉狗兮传芳,天地兮融朗,风云兮顺序。实恐居诸日月,迁易丘陵,故勒翠铭,冀存不朽。其铭曰:

禀灵星婺,挹庆娥辉,风姿秀润,仪范逶迤。

年甫十六,嫔于格氏,奉盥流芳,停机表异。

如何不淑,奄弃圣朝,凤台萧灭,鸾镜菱销。

灵糯夕驾,素绋晨霏,子孙崩心而泣血,闾里罢市而衔悲。故题翠琰,用纪贞徽。纵山移而海变,冀婉叔之无遗。(志文见《唐代墓志汇编》,第页。)

(按):据《格善义妻斛斯氏墓志》,斛斯氏为河南郡人,其父斛斯叔先任怀州主簿,怀州(治今河南省焦作市),武德初改主簿为录事参*,“掌正违失,莅符印”,为从七品上。后转永嘉府司仓参*事;永嘉府在唐属河南府河南郡,司仓参*事从七品下。墓主弟弟斛斯礼任司宾寺司仪署令,据《新唐书》记武后光宅元年由鸿胪寺改司宾寺,主掌宾客及凶仪之事,其中斛斯礼所任司仪署令,为正八品下,掌凶礼仪丧葬之具。

9.《太原斛斯府君(翘)墓志铭并序》

君讳翘,字淳风,其先太原人也。祖宗冠冕,弈叶重芳,明哲代闻,英奇相继。君星辰秀气,山岳神口,博识多知,五百年之俊异;宏才硕量,九万里之羽仪。默语陆琴樽养性,遗荣不仕,放逸为心,缔交卿相之门,追赏王侯之第,不孤风月,取畅心神,实命代之贤良,亦当时之君子,岂为电波无住,舟壑有迁,良木斯摧,哲人将谢,粤以唐天宝七载岁次戊子十月戊戊朔二日己亥,终于利仁里(东都)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七。悲夫!瑟台阒寂,井迳荒凉,响像如存,精魂何{乇?即以其月廿九日景寅卜安厝葬于南府河南县平乐乡界芒山之高原礼也。呜呼!游龙落甲,伤晦影于*泉;叹凤残毛,痛口于丹穴。乃为铭日:

郁郁佳城,冥冥夜台,*泉路咽,白杨风哀。

朝谥至口,太山其颓,自古饮恨,非君痛哉!

(志文见《唐代墓志汇编》,第页。)

(按):洛阳出土的斛斯氏墓志有五方:隋斛斯枢砖志、唐斛斯君妻索相儿墓志、唐斛斯君妻张氏墓志、唐格善义妻斛斯氏墓志、唐斛斯翘墓志。上述五方墓志中有三方直书为“河南洛阳人”,斛斯枢墓志中虽未记其郡望,但记其“薨于东都宅”,当然是居住于洛阳。斛斯翘墓志称“其先太原人也”,“今家于洛阳”。其实,太原也不是其家族的原始部落所在地,只是其族西晋时期迁徙的居住地。洛阳则是其族随孝文帝迁洛的居住地,应视为其永久的家族郡望。

以上9方斛斯氏人墓志,除斛斯*则陪葬昭陵、刘君妻斛斯氏葬于夫家刘氏墓地外,其余7方均系邙山安葬,这是北魏迁洛历史传统的影响。太和十九年(),广川王元谐薨后,诏日:“迁洛之人,自兹厥后,悉可归骸邙岭,皆不得就茔恒代。”北魏迁洛后就在洛阳西北的北邙划定墓葬区,迁洛胡人卒后,依诏不能北葬恒代,遂多葬于此,该处自此成为鲜卑人的家族墓地,随魏南迁的斛斯氏家族葬于邙山亦是遵循这种礼俗的体现。

作者注:原文参考文献略录

(全文完)

:陈有顺,字仲达,年生于兰州市,祖籍武威。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地名与姓氏文化专家委员会学术顾问、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名誉研究员,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代表作有《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以“凉州姓氏文化(寻根)创意园”策划案为例》。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丛书”——《今日武威》、《陇右陈氏文史考》、《明代沔国公陈友年谱简编》、《武威陈氏族谱》及《敦煌遗书与凉州著姓》等。

下期请继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