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五章第5讲考点一植被 [复制链接]

1#
北京扁平疣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3028.html
第5讲 植被与土壤

[课程标准]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素养考查] 1.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利用土壤;知道保护土壤的意义。2.综合思维:分析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壤的形成。3.区域认知:分析植被的特征与分布,比较不同区域植被的差异;理解不同区域的土壤差异。4.地理实践力:识别植被种类;通过观察土壤的特征识别土壤类型。

考点一 植被


  
  
  
  
  
  
  
  
   

一、植被与环境

1.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垂直结构: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植被的生态特征是植被与环境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是植被与环境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印证。

二、森林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全年旺盛生长,种类丰富,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垂直结构复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丰富等。

2.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3.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森林的垂直结构

一般都有乔木、灌木和草本三层,以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为复杂,可以分成5~8层,各层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其他森林类型分层较简单。

三、草原与荒漠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1.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3.荒漠植被: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草原枯*的原因不同

热带草原干季草类枯*是适应气候干旱的结果,温带草原冬季草木凋零是适应气候寒冷的结果。

1.主要森林植被的特征、分布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森林类型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年均温

年降水量

生态特征

热带雨林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生长、开花,呈深绿色,茎花、板根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常绿,植物花期集中,多革质叶片

落叶阔叶林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

亚寒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针状树叶

2.环境对植物分布和个体形态的影响

光照

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林中上层或阳坡分布喜光植物;密林底层或阴坡分布喜阴植物

热量

从赤道到两极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植被

水分

①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布状况;

②影响植物形态

迎风面树枝受损,背风面树枝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热量和水分

从山麓到山顶形成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3.天然植被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 (1)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得出答案。(2)该区域为我国*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应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以下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多分布在欧洲 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红树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A 3.A

解析 第1题,欧洲大部分位于温带和亚寒带,缺乏红树林海岸,①错误;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因此③④正确,②错误。选C。第2题,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选A。第3题,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反映了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其脆弱性主要是因为雨林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成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的土壤一般很贫瘠,①②正确。选A。

(·黑龙江哈尔滨第九中学月考)位于青藏高原的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注入达布逊盐湖,该湖周围一定范围内没有植被生长。研究发现格尔木河流域近年来降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各地貌区植被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下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植被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据此完成4~6题。

4.格尔木河流域(
  )

A.植被属于针阔叶混交林

B.植被覆盖率高且分布均匀

C.植被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

D.湖积平原北部植被较茂密

5.流域内各地貌区植被形态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B.气温C.大气降水D.地下水

6.随着降水量增加,格尔木河流域植被的变化是(
  )

A.山麓地带植被减少B.冲(洪)积扇植被减少

C.湖积平原植被向北延伸D.湖积平原植被向南退缩

答案 4.C 5.D 6.D

解析 第4题,格尔木河流域具有我国西北内陆盆地的一般特点,因此植被为荒漠,A错误;据图可知,从河流出山,经过戈壁砾石带,穿越细土平原区,同时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溢出,最终汇入终端湖泊。流域内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很不均匀,因此流域植被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匀,且植被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B错误,C正确;据图可知,湖积平原北部靠近盐湖,植被较稀疏,D错误。第5题,据材料可知,格尔木河流域近年来降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各地貌区植被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据图可知,图中信息有地下水位的差异,因此可推断流域内各地貌区植被形态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地下水,选D。第6题,随着降水量增加,盐湖湖面水位升高,则盐湖湖面将向湖积平原扩展,植被被迫向南退缩,选D。

考点精练

“银杏*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客前去观赏。下面甲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图”,乙图为“某地银杏大道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湖州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时间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得早

B.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得晚

C.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湖州位于我国长江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A正确;针阔叶混交林多位于东北山地地区,排除B;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与华北同纬度地区,排除C;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黑龙江北部地区,排除D。第2题,辽宁丹东纬度高,低温来得早,银杏叶*得早,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早,但不是时间短,排除A;湖州纬度低,气温高,银杏叶*得晚,观赏期较晚,排除B;丹东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且空气湿度快速降低,银杏叶掉落快,使银杏最佳观赏时间较短,C正确;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观赏时间较长,排除D。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示意*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3~4题。

3.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西部B.东部C.南部D.北部

4.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干旱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指数越大,植被覆盖程度越低。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南部,干旱指数最低,C对。第4题,图示地区干旱指数自东南向西北增大,说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根据不同植被的耗水量,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A对。

(·四川省内江市天立学校月考)《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位置见下图)建设者们的事迹感人至深,50多年来他们在“*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沙、草、林相伴而生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据此完成5~7题。

5.塞罕坝沙、草、林相伴而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南部为平原,北部为高原

B.由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

C.南部气温高,北部气温低

D.南部山脉阻挡水汽深入内陆

6.50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生长着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以下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坡和平地降水相对较少

B.阳坡和平地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阴坡蒸发小,土壤水分条件好

D.阳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7.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灌木D.针叶林

答案 5.B 6.C 7.D

解析 第5题,森林、草原、沙漠植被的变化主要受水分变化的影响,塞罕坝位于我国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的过渡位置,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因此出现了沙、草、林相伴而生的现象,选B。第6题,塞罕坝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阴坡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地温低,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比阳坡好,C正确;阳坡和平地与阴坡相比降水量相差不大,但是蒸发旺盛,A错误;平地地形平坦,土层较厚,一般被开垦为耕地,B错误;阳坡是南坡,受冬季风影响小,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误。第7题,塞罕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不适合阔叶林生长,该地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说明当地的自然植被为针叶林,所以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A、B错误,D正确;灌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不如针叶林,C错误。

一新课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