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废蚌壳变成艺术品兰溪一农民捧回天工奖 [复制链接]

1#

废蚌壳变成艺术品 兰溪一农民捧回“天工奖”


废蚌壳大都被当成废物扔掉,而兰溪市香溪镇的农民陈少华却把它捡回来,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并在首届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最高奖“天工奖”。昨天,浙江省博物馆给陈少华发函,希望收藏其中的一件作品。据了解,全省共有1300余件民间工艺作品参选“天工奖”,仅有30件作品获奖,而陈少华的5件贝雕作品位列其中。今年42岁的陈少华从小喜欢绘画,17岁高中毕业后,就开始跟村里的一位老木匠学起了木件雕刻。结婚后他和妻子一起去了福建。在武夷山,他碰到了在那里砖瓦厂打工的老乡,发现砖瓦厂取完泥后,挖出来的树根很多,于是他开始学习做根雕,然后拿到武夷山风景区去卖。因为他雕的东西好,便被邀请到武夷山一座寺庙雕佛像。以后,一传十,十传百,结果武夷山附近寺庙都留下了他的作品。后来陈少华又在金华、浦江等地的几家木雕厂干雕刻。一次在池塘边,他偶然发现废弃蚌壳的横截面纹理色泽很漂亮,突发奇想,萌生了创作珍珠贝立体精雕的念头。“用木质材料做雕刻不仅要砍伐树木而且还要花钱购买,用废蚌壳做材料不但环保还很省钱。另外,废蚌壳雕成的工艺品色泽纹理丰富显得精致耐看,而且比木雕工艺品更容易保存收藏。”陈少华说。2001年开始,他从木雕厂辞工,回家专心搞起了贝雕创作。一件《蟹笼生趣》就需要雕三个月,用掉蚌壳几百公斤。不仅蟹笼晶莹剔透而且连螃蟹壳纹理、蟹爪蟹脚的细微关节都雕得一清二楚。前不久在杭州参展时,很多观众都不相信这是用珍珠蚌壳做的。20余年的雕刻生涯使得陈少华练成了娴熟的手艺,《进宝阁》、《薰香炉》、《准提菩萨》和《如意》这四样雕件花了陈少华近五年的心血。历时18个月完成的《进宝阁》飞檐垂角、精巧绝伦,房子所有的构件一样不少,其中厅门还可以自由开合。 陈少华说,如果不是去年省文化厅搞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他还会继续“秘密”地做下去,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他想做得更好些,更成熟些,然后去申请国家专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