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数字化商业
行业研报
上周我们对我国咖啡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同样是“茶文化”的日本就特别喜欢喝咖啡,而在我国,咖啡的渗透就比较慢。
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自己对咖啡进行了改良,创造出了与欧美截然不同的咖啡流派和咖啡文化;另一方面是日本的罐装咖啡价格低廉,学生和上班族都可以消费得起,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除此之外,日本的咖啡文化是由男性知识分子普及到社会其他阶层的。
而在我国,咖啡的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这就使得咖啡在我国的渗透缓慢。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咖啡认知的改变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咖啡,咖啡在我国的市场潜力巨大。
今天,我们主要就咖啡的产业链和咖啡消费进行分析。
咖啡产业链
咖啡从山间农作物变为一杯香气扑鼻的饮品,需要经历“种植、采摘、生豆处理、烘焙,研磨萃取”等步骤,因此可以将咖啡产业链分为上游种植、中游深加工和下游流通三个环节。
1.产业链上游
咖啡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种植、采摘,粗加工等环节。
①种植
在种植环节,咖啡树属于茜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覆盖着蜡纸的绿叶,咖啡樱桃从芳香的白色花朵成长为成熟的果实。一般播种后3到5年开始结果,第5至20年内均为采收期。受气候、海拔、土壤,温度的影响,咖啡产地都比较集中,国际上,巴西,越南是咖啡生产和出口大国;在我国,98%以上的咖啡种植在云南。
上游种植环节较为分散,参与者主要有中小咖农,大型种植基地和种植庄园。其中咖农是主要群体,他们对于下游的中大型企业和贸易商没有议价权,加上灌溉、施肥,人工等成本,导致利润空间有限。
②采摘
在采摘环节,分为人工采摘和机器采摘两类。
人工采摘可以挑选完全成熟的浆果,使咖啡豆的品质有较大的保证,但是相对机器而言就比较费时费力,一般阿拉比卡豆种或者精品庄园采用人工采摘的方式,低海拨地区或者大型农场则采用机器采摘,一般多为罗布斯塔豆种,震荡机摇晃树枝使得浆果掉落的方式破坏了浆果的品质。
③粗加工
咖啡果采摘后,需要经过一系列工序脱去咖啡的外果皮、果肉果胶,内果皮和银皮部分。方法上主要分水洗法、日晒法和蜜处理三种,处理方法的不同也会造成一定的风味差异。
2.产业链中游
咖啡豆在采摘地的工厂经过粗加工以后,统一装入60kg的麻袋中,进入贸易环节,销售给中游烘焙工厂或贸易商。
在中游,最主要的环节是烘焙,即通过烘焙炉将生豆转变成熟豆的过程,其中咖啡生豆、烘焙设备以及工艺都会影响到熟豆的品质。
全球咖啡的品种有两类: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和罗布斯塔咖啡(Robusta)。阿拉比卡咖啡占世界咖啡的75%左右,罗布斯塔豆相对比较少。考虑到成本和口感的问题,企业多采用咖啡豆拼配的方式。
对于烘焙工艺,主要由咖啡师通过调整温度、时长,爆点等参数,来实现咖啡豆不同的烘焙程度,从而决定咖啡的口感。烘焙环节的主要参与者为小型作坊、烘焙厂和品牌厂商。
其中小型作坊的客户来源相对比较稳定,主要是一些需求量小的B端企业或者散户。产能局限性使得一些小型作坊更倾向选择高价的精品咖啡豆烘焙,从而谋求更高的利润。
烘焙厂产能较高,通常拥有国家认证的食品安全许可证,因此产品可以销售给全国各地的批发商、贸易商。
品牌厂商(如Illy品牌)拥有很强的品牌优势,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产品标准化程度也比较高,产品可以同时销售给B端和C端客户,占据了中游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3.产业链下游
下游主要是咖啡的流通环节,研磨萃取后的咖啡液经过不同的制作,就可以变成现在的速溶咖啡、即饮咖啡和现磨咖啡。如果和果汁类比的话,速溶咖啡即“果汁冲剂”,即饮咖啡是“果粒橙”,现磨咖啡相当于鲜榨果汁。
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商超便利和电商,有很大的重合性。现磨咖啡主要是线下咖啡馆和外卖咖啡,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外卖咖啡有了很快的发展,各大商家都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我国咖啡消费
1.咖啡消费习惯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咖啡主要是用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因此消费群体主要是白领和小资生活人群。但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处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咖啡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提神,对于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