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在七鲤讲故事袁氏祖屋渊伯堂 [复制链接]

1#

我在七鲤讲故事

为传承好赣南本土文化

以文化为指引

全力打造“湾区后花园,赣南第一镇”的建设需求

中交赣州七鲤古镇项目

开设了“我在七鲤讲故事”系列栏目

本期

跟随七鲤乡贤袁观均的步伐

探寻七鲤古镇“渊伯堂”的故事

Story

今年84岁的袁观均身体康健,谈吐自然风趣,对赣州七鲤古镇的历史了如指掌。1月4日,赣州,寒流来袭,在章贡区水东镇七鲤古镇上坊村,袁观均与几名村民站在贡江河畔等待我们,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随后,袁观均热情地带着我们沿着上坊村的贡江河畔慢慢行走,经过青砖灰瓦的古建筑和鹅卵石铺就的古驿道时,袁观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讲述了他记忆中的七鲤,繁华而富庶。

袁观均说,上坊村主要有方、舒、袁三家祠堂,相隔几百米就有一处码头,大大小小的古码头,留存了当年竹木排贸易兴盛的繁华记忆。当年,七鲤古镇交通非常便利,水运也很发达,沿河边走,下雨时能避雨,天热时能乘凉,路边还有免费茶水供应给来往的游客,好是热闹。

同时,当年,七鲤古镇的庙宇也很多,祠堂、码头都不少,来往的人就更多了。木排和缆绳业也一度繁荣。到了放木排、收木排时,江面的场面颇为壮观,常常会引起人们驻足围观,观赏性很好。沿河的码头区、榕树带也成为了当地居民休憩的场所。

在袁观均一字一句的话语中,依稀感受到了当年七鲤古镇的的繁荣。在袁氏租屋的“渊伯堂”,袁观均说,这里曾经还有一块叫做“章余堂”的牌匾,后不知去向,所以,后人都以“渊伯堂”称呼该建筑。在“渊伯堂”斑驳的墙壁上,依稀还能看到“七里泉茶舍”的印记。

门前悬挂的一块“节孝之门”牌匾赫然醒目,牌匾上竖刻有“旨旌表”字样,不免让人又多了几分遐想。说起这块牌匾,袁观均说:在清朝时期,袁氏的“祖婆”独自抚养六位子侄长大成人,而后这6位子侄都非常的有出息并且十分孝顺,为弘扬“祖婆”高尚的德行,当时朝廷赐下了这块牌匾,展现了封建时期,当时女性的不易与伟大。

说到袁氏家族荣耀,袁观均露出了骄傲的神情。袁观均说,袁家人丁兴旺,兄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家致富,并有了自己的古商号“卢盛茂”(音),在七鲤古镇,他们祖辈用青春和奋斗奋力书写着一篇篇精彩的故事。特别是有一名叫袁成敬的祖辈,在当时,为了帮助七里镇乡民打官司、修庙宇,不仅用光了家中财产,还欠了钱庄许多钱,他疏财仗义的行为获得了村民的一片赞赏。

青砖黛瓦的古建筑,贡江水轻拍的古码头,端庄肃穆的古祠,苔藓、小草挤满墙角的古巷,七鲤古镇有着随处可以驻足欣赏的秀美景色。

随心漫步在贡江岸边蜿蜒曲折的小道,信手扶在遮天盖地的古榕树上,听七鲤乡贤讲述七鲤古镇那些古老的传说故事,悠久且丰富的历史文化让七鲤古镇这四个字不再单薄、生硬,岁月给予了七鲤古镇更多的意义。

作者|陈建香、廖祥云

编辑|陈建香

图源|廖祥云、陈建香、郭瑞军

审核|廖祥云、陈锐、戴志立

免责声明:本文为商业推广,相关内容不排除因相关规划、规定及开发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公司保留对外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尽情留意最新资料。公司:中交七鲤古镇(赣州)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本文图片及文字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使用,请版权所有人与我司联系,我司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