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得像木本植物却有着草本植物的特征,竹子 [复制链接]

1#

竹子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南北朝时期的戴凯之曾写过一本书叫作《竹谱》,开篇就给竹子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不刚不柔,非草非木”,相信大家看到第二句一定很好奇,竹子既然非草非木,那它到底是草还是树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必须先分清楚草与树的概念。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草是草本植物的统称,而树是木本植物的统称,二者本质上的区别并不是大小高低之分,而是内部结构的不同,那么具体该怎样去区分呢?可以结合以下三点。

第一,大家都知道“茎”是维持植物生命的重要器官,草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分不发达,而木质植物“茎”的木质部分很发达,连细胞壁也多为木质化。

第二,植物体内一般都有一根负责输送水分与养料的通道,叫做“维管束”,这根维管束又分为木质和韧皮两部分。草本植物的维管束是木质在外,韧皮在内;而木本植物恰恰相反,是木质在内,韧皮在外。

第三,植物的木质和韧皮两部分之间还有一种分生组织,名为“形成层”,又分为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维管形成层的作用很关键,它通过分生活动能够不断为植物产生新的木质和韧皮,使根茎部分不断地加粗。

草本植物的维管束里,是没有形成层这份“催生剂”的,所以无法持续生长,大都维持着细小的外形;而木本植物的维管束里拥有形成层,因此可以持续生长并变得粗大。

在内部结构的区别影响下,咱们可以直观地看见,草和树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小不点,一个是大高个,这也是为什么咱们在作文里通常都写“小草”与“大树”。

除此之外,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寿命也是大相径庭,草的寿命多为一到两年,而树的寿命却高达成百上千年。

讲了这么多,现在回到咱们最初的问题:令人傻傻分不清的竹子究竟是草还是树呢?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对竹子的内部结构有仔细观察,因为竹子的维管束里是没有形成层的!这显然符合草本植物的特征,然而竹子又意外地长得很高,只因没有维管束所以无法长粗。另外老话说“无木不成林”,向来有竹林、树林的说法,却没有“草林”一说,这又很难不让人将竹与树一概而论。

既然从外观和内部判断均无法轻易下结论,那咱们就从生长习性的角度来进行反证。大家知道树每年都会开花结果一次,而竹子其实也是会开花的,但是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并且一旦开花结籽,竹株就会枯萎!所以也有人把竹子这种“绽放与死亡相伴”的特征视为不祥之兆,从这一点上看,竹子显然不属于树的分类,答案也呼之欲出。

从生物学的定义上讲,竹子是一种高大禾本科的草本植物,简单来说就是长得高的草而已,并不是树。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树就一定长得高,草就一点长得矮,那么你就可以用竹子来进行反驳,这也是一种有用的小知识,关于植物,你还知道哪些趣味小知识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