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早在大半个月前,有茶友发来一款稀奇古怪的荒野寿眉图片,求鉴定。
一看到那张图,就让人愣住了——好长的梗!
草绿色的老梗,目测过去有三厘米左右,枝长梗长,简直就是白茶里的长腿怪。
这种荒野茶,我可从来没看过。
可以%肯定,那款白茶的原料采得太老。
这样的长梗老枝背后,意味着内质单薄,品质一点不高!
另外,从多年经验看,太姥山上的荒野白茶可不长这样。
一方面,茶梗不会这么长。
另一面,荒野白茶的外形上,不管是芽头,还是叶片背面,白毫都格外地厚实,能提供馥郁独到的毫香。
没过多久,那位茶友接着发来几张茶园宣传图,里面有不少整齐划一,像是在做体操般的茶树,说是荒野茶。
我想说,那位茶友是彻底被人骗了。
因为真正的荒野白茶树,绝对不会连片分布,长得规规矩矩,一看就有不少人工管理的痕迹!
认真说起来,白茶里有不少名词概念,极易被茶友们混淆,稀里糊涂地就认错,然后掏腰包买错了茶。
比如,最常被人弄混的,台地茶就是低端茶。
又比如,荒野茶和抛荒茶有什么区别?
以及,高山茶、平地茶、台地茶分别是什么意思?
细想了想,上面这些概念,在不少刚接触白茶的新手眼里,还真是雾锁重楼、让人看得云山雾罩的存在。
今天的文章,便来做一个科普。
台地茶、平地茶、高山茶、荒野茶、抛荒茶,这5个在白茶春茶季里,不时被人提起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
《2》
台地茶。
台地茶,它的名字听起来比较拗口。
在茶圈里,台地茶还不时被人恶意解读,说台地茶是低端劣质茶。
其实,这完全是大谬。
台地茶,它是最常见的一种白茶种植方式,指人工管理的,集中分布的,成规模种植的白茶。
在市面上,大家能够遇到的白茶里,十之八九都来自于台地茶。
不过,明明是生活在茶园子里的茶,怎么它的专业名字这么拗口,要叫成台地茶呢?
盖因为,白茶最早是在太姥山上依据山势,靠垒台筑地建茶园进行种植的。
跟武夷岩茶正岩山场里时常能看到的盆栽式茶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概是垒石为栏,培入土壤,再往里面种茶。
白茶里,这样倚山而建的台地茶园,拥有天然的地势屏障。
顺着山势的走向建茶园,既能合理利用山地资源,又能受到山形的掩体庇护,挡住强烈的光照与寒风。
此外,台地茶园里茶树有规律地整齐种植,集中分布,方便茶农的统一管理。
在得到人为精心照料,浇水除草,定期修剪等前提下,台地白茶规模广、分布面积大、产量高。
台地茶,它是被茶农精心养护出来的茶。
也是,白茶市场里的大多数。
只不过冷不丁提到“台地茶”这个专业概念时,不少茶友相见不相识罢了!
《3》
平地茶。
从名词解释看,平地茶指生活在平地茶区内的白茶,与高山茶相对。
平地茶位于平地的茶园子里,海拔高度较低。
因海拔高度的不同,在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气、生态等诸多自然条件下,平地茶的生长环境,与高山白茶拥有截然不同的区别。
首先,采摘难度低。
平地茶,茶树生长所处的海拔不高,且又是人烟聚集处。
每年春茶季时,采茶比较容易。
比起需要专门招采茶工上山采茶来说,平地茶在采茶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成本更少。
其次,平地茶区,海拔低。按海拔每升高米,气温下降0.6℃的地理规律看,平地茶的气温要比高山地区高。
气温高,茶树生长发育快,飞速地抽条长叶,在产量上自然上去了。
最后,平地茶的内在茶味组成,远不如高山茶丰富,茶青品质不高。
一来茶树新梢生发太快,会导致平地茶的内质积累有限。
二来在缺少高山云雾等自然滋润条件下,平地茶的养分积累少,冲泡出来的茶汤不够淳和稠滑。
《4》
高山茶
高山茶,指生活在高海拔山区的茶树。
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这与茶树的生长习性息息相关。
茶树喜阴喜湿,喜漫射光,而高山茶园独到的小气候环境,能给茶树生长提供有力帮助。
首先,由于海拔高,位于-米的高山茶园内的气温,普遍比平地低3-5摄氏度左右。
气温低,茶树的物候期会延长,拥有更长时间去积累内质。
像是“慢养”的农家鸡那样,口感风味更出色。
温度低了,茶树为了抗冻,会在茶青鲜叶内部积累更多的“抗寒物质”,包括可溶性糖等养分在内的物质更丰沛。等到最终冲泡出来后,会形成更稠滑绵柔的汤感。
其次,高山云雾出好茶,植被丰富,生态良好的高山茶园内,空气相对湿度高,能及时给茶树新梢补水,利于茶树新梢持嫩,茶氨酸含量更丰富。
再加上,云雾层的庇护下,高山茶园光照短而漫射光多,有利于叶绿素、含氮物和香气的形成。让高山白茶的内含物质积累更丰富,茶香更突出。
现在,太姥山上正是采白牡丹的时节。
走在茶园上,清风吹过,迎面而来的尽是清雅悠然的茶香!
按茶农的话来说,采下来香的茶,做出来的白茶才会香。
如此带有高山韵致的白茶,它们的最终风味值得令人期待。
《5》
荒野茶
荒野茶,纯靠天生天养的白茶,产量少,采摘难,极为珍贵。
白茶里的荒野茶树,有的是依靠茶树的自然繁殖。
当茶树开花后,再由动物们授粉,最后再结成种子,随风飘扬后在适合的地方生根发芽。
山间小路里,冒出一株。
深山密林里,鸟儿衔种过去,长出一棵。
零零星星,不成规模。
它的生长环境,纯靠与周围的植物们竞争,争夺阳光、雨露等生存资源,才能顺利存活下去。
随手拍下荒野茶的照片,你会发现它完全与周围的背景色,浑然一体。有无数的杂草、丛木、灌木在抢镜,若非有经验的人,一下子还真分辨不出来。
当然,还有一部分荒野茶,来源自抛荒了上百年的茶树。
比如,太姥山横坑的那片红军茶,是当年红军在闽东打游击时种下的,因地处僻远的缘故,被荒废了近百年。
人民日报为此还有过专门报道。
由于荒的时间足够久,现如今,那片高低错落、参差不齐、七歪八扭的荒野茶,早就看不出当初成排成列的样子,一副野性十足的模样。
依照这样的特点看,真正的荒野茶,分布少。
并且分布不集中,东一处,西一处,采茶过程要耗费不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白茶里,这等野性十足,野韵独特的荒野茶,在白茶里是格外珍贵的存在。
买到真正的荒野茶,不是件容易的事!
《6》
抛荒茶
抛荒茶,简单来理解,就是人为故意抛荒的茶园。
近些年来,随着白茶市场的火热,带有独特风味的荒野白茶身价节节高。
另外在真正的荒野茶量少、难采摘的前提下,不少茶农选择将自家的部分茶园进行抛荒,人为地减少对茶园的人工干预。
不再对茶树们进行修剪,让其恢复自然天性。
伴随着抛荒的年份变长,产出来的抛荒白茶,会带有一部分野性。
虽然,和真正的荒野白茶相比,这部分野性野韵的风味,难以比拟。
但是对比台地白茶而言,抛荒白茶又具有不同寻常的风味。
对不少茶友来说,在没有机会喝到荒野茶的情况下,选择抛荒白茶不失为退而求其次的好选择。
话说回来,抛荒白茶具有哪些特点呢?
其一,它的产量比台地茶少。
停止修剪与台刈后,乔木型的大白茶、大毫茶等茶树的植物自然“顶端优势”得以恢复。
(注:顶端优势是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这意味着停止修剪的抛荒茶树,能采到的茶青鲜叶数量变少。
不过在风味上,抛荒白茶比起台地茶,更有“浓缩就是精华”的优势。
其二,由于抛荒茶的前身是台地茶,所以它依旧延续着成规模集中分布的特点。
不像部分抛荒了上百年的荒野茶,原先种下来的茶树,经过多年自然淘汰后,留存下来的不多,七歪八倒。
是否成规模分布,是区分荒野茶与抛荒茶的一大绝招!
《7》
《声律启蒙》里,有不少音韵格律,平仄对仗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
而围绕着白茶的概念里,它们同样有不少是一一相对的。
台地茶,对应着荒野茶。它们之间,存在着人工干预的不同。
而“抛荒茶”,则刚好介于两者中间。
至于平地茶与高山茶,它们的概念,一目了然,与海拔高度有关。
逐一对照,细细认清。
在买茶时,才不至于被假荒野茶、假高山茶,轻易欺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