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寻访分水岭古茶园,体验桑植白茶文化
TUhjnbcbe - 2024/9/8 9:20:00

每天早上一杯茶,我已养成习惯。张家界流行一句口头禅:喝贵州茅台,品桑植白茶。

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气候温润,适合茶叶生长,除人工种植的五道水、西莲优质茶园,还有原生态的分水岭古茶园。

古茶园大门

今天,我专程寻访古茶园,从县城出发,经冉家坪、向家坪到达分水岭村。古茶园就在村部右边。茶园门口有个塔坪,摆了石桌石凳,我停车小憩片刻,沿茶园入口进山。

吃草的驴子

里面是几栋民房,墙面上是白茶制作宣传画。一只驴在吃草,一位老妪背猪草回家。我亲切地和她交谈,她说这里面茶树可多了,山沟里、路边到处有,她习惯烧柴火,早上用陶罐煮茶喝。

背猪草的老人

我顺眼望去,真的是,这种茶我们叫果果茶,小时候喝过,逢红白喜事待客用,做法一样。路边随便一棵树都是老古董,还有珍稀植物红豆杉、药材重楼等。

砖铺便道

宽60公分的便道用砖铺就,依山势向前延伸,植物种类根据海拔高度更替,隔一段建有小桥、凉亭。

小桥流水

脚下绿草如茵,头上树木参天,古老的茶树在路边顽强生长,蝉儿在枝头鸣叫,凉风习习,感觉舒适惬意。

散养土鸡

桑植县产茶历史悠久。清同治十一年(年)《桑植县志》有“四邑皆产,县属具多,味颇厚,谷雨前采摘,细者亦名旗枪”的记载。

桑植县是我国白族的第二大聚居地区,曾长期自称“民家人”,白族三道茶“绍道兆”,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溇水河湾

武陵山脉东部溇澧流域群山巍峨,土壤富硒,雨水充沛,高山峡谷常被云雾缭绕,茶叶栽培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品质优良。

世居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祖先在种茶、制茶、饮茶的历程中创造了底蕴深厚、特点突出的茶文化。早在元明清时期,溇澧流域就已种植茶树、生产和销售白茶。

竹叶莲

桑植县属内陆季风气候,地貌差异大,气候变化垂直分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每年至少有天云雾环绕,即使在炎炎夏日,山上空气依然凉爽清新,弥漫着草香与花香。

没有人类的过多干预,茶树其实会长得更好,桑植在分水岭发现大量野生古茶树。这些大茶树是高大的乔木,叶大革质,嫩枝、顶芽、叶片无毛。

古茶树

野生大茶树葳蕤苍莽,有茶树的风姿与茶花的静美,形成生态系统。寄生植物拼命在它身上寻求更大的生长空间,二者抢夺空间的较量从未停止。

不惧高海拔,不怕土壤贫瘠,古茶树在乱石中丛生,正如《茶经》“上者生烂石”所赞。茶树与万物竞争,又与万物相融,跨越时间的轮回,长成今天这个样子,形成今天的口感风味,这都是大自然的功劳。

百合花

便道上积了厚厚一层落叶,野花盛开。百合花一年一朵花,开三朵就是长生了三年的百合。竹叶莲喜阴,树下一大片。

这些古茶树已和杂草、其它树木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最大的茶树在千年以上。

水鸡

走到一个小桥,太热了,我脱下雨衣晾在桥栏杆上,采的蘑菇藏在茶树下。到达第一个山坡,树干搭建了平台和凉亭,这里太陡,不锈钢梯取代砖铺倒道。

沁心亭

成片的古茶树,大的茶树有编号,受到保护,沿途很多蘑菇,登上山顶,坡度变缓,又是砖便道,又一处凉亭,它们阅尽草木荣枯,贮藏森林的一切。

茶园便道原来就有,新铺的只是路线小改动,红豆杉叶子品阅了森林的安静、纯净的味道、潮湿的空气、勃勃的生机和生命不息的故事。

猕猴桃

碗口粗的中华猕猴桃横过便道,树和路争地盘,或倾斜挡行人,或长在路正中间。大风折断一片杉树林,另一边是合欢树,花朵幻成粉红的花海。

到了第三座山顶,天色已晚,要回家了。本想抄近路下山,无奈我的雨衣放在那边小桥上,只好原路返回。

号古茶树

分水岭村面积亩,其中林地亩,而原生古茶园达亩,数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近千株。丰富古茶树资源吸引了吉首一两金茶叶公司,流转古茶园亩,办了古茶园开发利用示范园,修建采茶道米,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平方米,引导村民培植茶园,采摘茶叶,生产加工茶叶,网红销售茶叶,形成古茶开发利用的产业链。

红豆杉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因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而得名。桑植白茶是在传统白茶工艺中增加摇青和轻渥堆工艺,使得其花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茶鲜叶原料的采摘也是十分讲究,露水未干不采、雨天的不采、细瘦芽头不采、人为损伤不采、虫伤芽头不采……经过精选后的高品质原料铸就了桑植白茶独特的品位。

按原料等级进行划分,桑植白茶分为“风、花、雪、月”四个系列,初泡花香甜香交融,复泡甜香花香起伏。

苏家界茶园

白茶前景看好,原生古茶叶产量有限,为此桑植在洪家关、五道水培育优质茶叶基地。每年清明节前举行开园活动,传唱《白茶恋歌》。

回到号古茶树我找回蘑菇;到桥边取雨衣后疾步下山,开车回家,旅程圆满结束。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访分水岭古茶园,体验桑植白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