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Ⅱ级濒危物种
花开似雪、犹如朝霞的锡金海棠
文:花木君
《海棠》
何希尧
著雨胭脂点点消,
半开时节最妖娆。
谁家更有黄金屋,
深锁东风贮阿娇。
这首唐代诗人何西尧咏叹海棠的诗词,指出海棠最佳观赏时节就是当其花开未开之时,尤其是雨后含露,犹如胭脂美人,风情万种,最为妖娆,恨不得效法汉武帝为陈皇后阿娇建造黄金屋那样,留住美丽,可惜春风留不住,毕竟花落去,因而留下无限感慨。
海棠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观赏花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汉代与中国园林结缘,唐代栽培较为广泛,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因花姿娇艳,花开似锦,雅俗共赏,素有“花仙”、“花妃”、“花中尊贵”之称,历代关于海棠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深受国人喜爱。
然而海棠不同于其他传统名花,其他名花大多为同科同属的一种或一类植物花卉,而海棠却是多个种属植物的统称和俗称,种类非常庞杂,最常见和最知名的有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Mill.)和木瓜属(ChaenomelesLindl.)几种植物花卉,因而是古代“同名异株”现象最为明显的代表花卉。
在前面我们陆续介绍了众多海棠品种,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有“海棠四品”: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有滇池海棠系和陇东海棠系的代表海棠花卉等等,还有比较珍稀的仅仅在东北长白山分布的山楂海棠等,然而若是从国家植物保护和珍稀濒危性来看,有一种是最早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海棠品种,那就是——锡金海棠。
锡金海棠(Malussikkimensis(Wenz.)KoehneexC.K.Schneid.),是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在我国分布于分布于云南(丽江、维西、德钦)和西藏(察隅、波密、米林、错亚东和定结)地区,生长于海拔-米亚高山地带。另外锡金、不丹也有分布,因锡金首先发现而得名。
高6-8米;小枝幼时被绒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7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短绒毛,沿中脉及侧脉较密;叶柄长1-3.5厘米,幼时有绒毛,后逐渐脱落;托叶钻形,早落。
伞形花序生于枝顶,有6-10花;花梗长3.5-5厘米,初被绒毛,后渐脱落;花径2.5-3厘米;萼筒椭圆形,萼片披针形,初被绒毛,后渐脱落,花后反折;花瓣白色,花蕾时外面粉红色,近圆形,有短爪,外被绒毛;雄蕊25-30,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梨果倒卵状球形或梨形,直径10-18毫米,成熟时暗红色。5-6月开花,果实9月成熟。(《中国植物志》)
(山荆子)
锡金海棠原本划分为苹果属(MalusMill.)、真正苹果组(Sect.Malus)的山荆子系(Ser.Baccatae(Rehd.)Rehd.),后来山荆子上升为组,有学者认为应建立山荆子组下的锡金海棠系,原因是锡金海棠幼叶为席卷式,花萼多数脱落,少数宿存,花柱无茸毛,实生苗性状有分离现象,幼叶有裂片,因而和其他组别有明显区别,不过现在还有争议。
(锡金秋海棠)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有另一种植物叫锡金秋海棠(BegoniasikkimensisA.DC.),这和锡金海棠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植物花卉,锡金秋海棠在我国分布于西藏(墨脱),属于秋海棠科(Begoniaceae)、秋海棠属(Begonia)多年生草本,花粉红色,花期8-9月。
锡金海棠株形优美,花开绚烂,每年春末夏初,满树繁花,花团锦簇,花朵洁白,犹如雪花盛开,近看略有粉红色,犹如朝霞漫天,因而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园艺价值。而作为苹果属稀有物种,对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的研究具有较高科研价值。
锡金海棠由于分布地狭窄,自然分布植物稀少(分布点少于10个),并且零星分布,再加上生长缓慢,近些年生境恶化,人为的滥砍滥伐造成天然更新较差,种群数量持续减少,因而已经陷入濒危状态。
为了保护锡金海棠,我们国家早在年8月4日国务院颁布《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时,就把锡金海棠列为Ⅱ级濒危重点保护,在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级别为易危(VU)。
锡金海棠虽然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然而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因而对于锡金海棠缺乏真实有效的保护措施,虽然有不少植物园引种栽培,不过少有培育繁殖的报道。希望相关方面能够加强对锡金海棠的保护和宣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对锡金海棠进行培育和引种,从而避免锡金海棠野生数量继续减少。
-12-11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