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娘惹》的热播,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族群——峇峇娘惹。作为一个少见的族群,他们的风俗习惯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丰富多彩的“峇峇娘惹”文化吧。峇峇(Baba)娘惹,是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的满剌伽(今马六甲)、满者伯夷国(今印度尼西亚)和室利佛逝国(今新加坡)一带的华人后裔,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大部分的原籍是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称为babanyonya,峇峇娘惹是音译。
起源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在经过马六甲时,有一部分随行人员就留在了当地。这些人定居后和当地的马来族或其他民族的妇女通婚。峇峇娘惹虽然远离中国本土,但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注重孝道、讲究长幼有序,在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国化”。他们把马来人的语言、服饰和饮食习惯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在当地出生的混血儿大部分已不会说汉语,他们讲的是一种综合中国福建方言与马来语的混合式语言。
信仰
峇峇娘惹是一个比较多祭拜“大圣佛祖”的社群,他们跟马六甲及槟城的土生华人一样,组织修建了祭祀“大圣佛祖”的庙宇,上个世纪的最初20年,本地许多土生华人祭拜齐天大圣,峇峇娘惹称之为“大圣爷”。峇峇娘惹相信齐天大圣法力无边,可以协助信众减轻病痛,并为峇峇娘惹指引正确的方向。峇峇娘惹不但到庙里祭拜,在家里也供奉齐天大圣。
服饰
娘惹服叫格巴雅,是娘惹文化的代表之一,上身是收腰的长衫,下身是过膝的直筒长裙,显得十分优雅美丽,是一种在任何场合都适合穿着的服饰。娘惹服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就是娘惹服饰。多为轻纱制作,颜色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粉红,还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点缀的图案多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
公元至年间,娘惹衫发生变化,不仅运用中国传统的手绣和镂空法,而且从西印度群岛引来荷兰衣服的蕾丝花边缀在长衫上叫“可峇雅”,剪裁充分显示腰身,再配上沙笼裙,使姑娘少妇愈加娇媚、婀娜,同时显得娴淑,丝毫也不张扬。从年以后,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娘惹就开始改穿西式服装了。
娘惹的身上离不开首饰,项链上镶着珠宝,耳坠垂在耳边,胸前的扣牌用金银围裹珍珠宝石,做出精致得不能再精致的花纹。用珠子缝缀的拖鞋,有浓浓的洛可可艺术风格。繁缛、矫饰,但又显示着不可否认的高贵与骄逸。早期的峇峇,由于敢于冒险,勤勉刻苦又善于理财,多半成为当地的富贾。18-19世纪,大多数的峇峇都进行豆蔻、槟榔和鸦片贸易,种植胡椒,投资开矿或房产,紧接着便开始涉足金融,在宗教、经济、政治等重要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娘惹的服饰之所以如此高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取决于娘惹娘家和丈夫的经济条件。
在新加坡东南亚土生华人的文化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娘惹们生活中所融合的多民族文化色彩。峇峇接受英国教育,从事洋务,着西式服装。娘惹们留在家中还在从事中国式的女红和纸牌游戏。
女孩们从十二岁开始,即在妈妈的指导下绣制自己的婚服。二次世界大战后,峇峇们一方面阅读西洋文学,打网球、桌球、垒球、排球,甚至出入赛马场,随着留声机播放的音乐在热闹的舞厅翩翩起舞;但是娘惹们依然严格地承袭华人的祭祖与婚礼形式,新郎有的是一袭清末民初中式服装,有的索性一身西装,但新娘却绝对是典型的中国戏装。
珠绣鞋
谈起峇峇娘惹文化,另一个最让人认识的“遗产”,不外是珠绣鞋。制作珠绣鞋是娘惹们必备的女红技能之一。每一个娘惹在少女时期就会开始学习珠绣。珠绣鞋的制作非常精致,用彩色玻璃珠子一颗一颗缝在布上,缝出精美的图案。娘惹珠绣鞋有两种款式,全包式和露脚趾的,鞋跟也有低跟和高跟两种,无论哪种都穿着舒适。但珠绣鞋并不是娘惹族最早的鞋子,而是后来受到西方国家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产品。娘惹族最早期穿的鞋叫“Terompah”,是一种类似木屐的拖鞋,但是少了木屐上横跨包住脚的那片塑料片,而是一颗“小圆柱”,锁在姆趾与第二支脚趾之间,利用这两个脚趾的力夹着它来走路。“Terompah”是来自印度的鞋款,一般上娘惹族都是在家里,或在厨房工作、洗衣时所粗穿。娘惹族比较高级的鞋子是以天鹅绒编织成的。这种鞋的绣工非常考验功夫,先把天鹅绒线给一一拆散出来后,再慢慢绣成各种图案,出来的效果非常精致。娘惹族最早穿的是BAJUPANJANG,早期娘惹族的鞋子都是平底鞋,后来有了KEBAYA跟SARUNG后,才有高跟的鞋。这是属于比较摩登的设计,而高跟鞋就只能配KEBAYA和SARUNG穿,不能搭配BAJUPANJANG。
这就是娘惹族的穿鞋“法则”。
娘惹菜娘惹菜系是由中国菜系和马来菜系合并而成的马六甲菜肴,新加坡地道美食,传统中国菜与马来香料完美结合,融会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口味浓重,所用的酱料都由起码十种以上香料调配而成。
娘惹菜系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口感品味。从地理上讲:偏甜的娘惹菜大多在马六甲以及新加坡等靠近印尼区域,原料偏于采用椰子,中国香菜及莳萝菜。偏于酸和辣的娘惹菜大多在在马来西亚北部半岛,特别是槟榔屿地区。槟榔屿的娘惹菜常伴有干虾酱,这是由于受到泰国菜系的影响。
旧时代的娘惹,多属于家里的大家闺秀。平日足不出户的她们,家里的厨房成了消磨时间的好地方;女儿在家时,在厨房和母亲学习和研究做菜,出嫁后,不管家婆是要试探媳妇的烹饪实力,还是要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她,都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所以,吃着桌上的菜,洋溢着的却是母女或婆媳间的温馨和亲情。在马来西亚,娘惹菜是独特的文化风情,跟传统的化中华文化有点接近,却又加了点热带民族的奔放情怀。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峇峇娘惹”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很多的风格和传统没有遗留下来,电视剧《小娘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娘惹文化,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作者:石雪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