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美不胜收曾经四无小海陀,如今这模样
TUhjnbcbe - 2024/10/20 16:05:00

山林之间,曾经亲手挖起的表土又回归故土,撒上种子,绿草如茵。山顶之巅,亚高山草甸剥离保护再回铺,长出嫩芽,鲜花漫山。夏日的延庆,一碧万顷,满目葱茏。海拔米的小海陀山顶,更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延庆赛区生态修复是北京冬奥会建设周期最长的一项工程,历时6年。成千上万的冬奥建设者、专家、村民,投入到庞杂的赛区可持续工作中,他们边建设边保护,完成修复面积万平方米。让山依旧青、水依旧绿,是他们对这片山林的绿色承诺。

建设难度最大:几乎没有可供攀登的路

延庆赛区是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曾是无水、无路、无电、无通讯的“四无”赛区。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冬奥场馆建设没得商量的“铁律”,生态修复工作也一样。

如何践行“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理念?“要将因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于德泉介绍,年,在动“第一锹土”之前,林业、水土、生态专家先期开展了前瞻性工作:生态环境本底调查。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和同事们就是其中一个团队。在建设前,小海陀山上几乎没有可供攀登的路,到处都是茂密的植被,为了尽可能充分地收集动植物样本情况,年10月,张志翔第一次徒步进入小海陀山顶。第二年,他们接受延庆区政府委托,正式进驻进行生态环境和生态多样性摸底调查。多人的团队先后加入。没有路,大家只有绕道河北,从小海陀山坡度稍缓的另一端登顶。

就这样,专家团队对赛区内动植物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摸清了赛区内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水文等关键数据,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随后,赛区核心区总体规划54项环保措施确定,其中包括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技术方案、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外来物种防控方案等。万平方米、处生态修复地块,全部落在了一张图上。

植物:“私人定制”,棵树木“回迁”延庆冬奥村

年4月,延庆区张山营镇上板泉村8号地作为迁地保护基地,迎来了第一批“植物移民”,同时还移植了棵树木至新修建的冬奥森林公园。

如今,在延庆冬奥村内外,榆树、椴树、核桃楸等棵树木在此“安家”,它们是今年二三月份陆续移植回来的,现在被种在树池里精心看护着,每棵树都有编号。而在小海陀山脚下的冬奥森林公园中,从赛区移栽下来的多棵珍贵树种正遍植其间。

这得益于“私人定制”的保护。根据植物特性,冬奥建设者提供了人性化“服务”。对于生态环境好,受施工扰动小的植物进行原地保护,使之成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施工过程中无法避让的树木,则制定了“移民方案”。

建设方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的景观工程师赵瑞勇已在小海陀山奋战了多个日夜,他和团队负责的工作就是踏勘、移栽复种树木、修复山地。

保证进入赛区的苗木质量和效果,是赵瑞勇日常工作最关键的部分。“什么气候条件适合哪个树种生存,都是有讲究的。”赵瑞勇说,虽然每个点位的情况在施工图纸中都标出来了,但延庆赛区地形太复杂,图纸上的信息未必精确,加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周边大部分山地边坡达到45度以上,甚至有的区域超过70度,这些全靠人工勘探。赵瑞勇和同事们就一步一个脚印现场走访,根据现场情况做好记录,再反馈给施工单位。

在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株乔木迁地移植,株灌草近地移植,目前这些植物都由专业园林单位在精心养护。

土壤:“全手工”回收8.1万表土再回用

山区表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对剥离的表土进行回收,不仅可以恢复原有植被,而且能避免外来生物的入侵。建设者聘请专家编制各区域的表土剥离方案,首次提出高海拔全范围剥离,对施工影响区域能剥尽剥,最终实现了原土、原地、原样回填。

其实,表土剥离工作是一项精细活。“表土的下层是沙层,为了保留精而又精的黑色表土,大家全手工开挖,一点一点地将表土挖起,装袋、编号。”赵瑞勇说,建设初期赛区内无水无路无电,自然条件恶劣,有的地方施工机械无法上至高海拔地区,只能人力背出进行储存。历时一年时间,共计剥离表土8.1万立方米。这些表土现已全部回用,成为海陀山恢复原有生态的关键因素。

表土的“回归”十分有讲究。延庆赛区生态修复的区域多集中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雪道及市政道路的边坡周边。海拔高,坡度大,最大坡度超过70度,新覆盖的土壤在雨季坡道固定较为困难。只有“随建随修”,依据场地条件,因地制宜。

坡度较缓的地方稍简单,直接将之前搜集的表土铺上或覆盖新的土壤,而后按照原有的植被系统进行播种修复。对于坡度在35度至45度的场地,就以蜂巢格室和生态袋的方式进行修复。

赵瑞勇介绍,蜂巢格室是采用像蜂巢形状的网格对表土进行加固,再进行播种修复,这种蜂巢格均为可降解物质,不会对赛区造成环境污染。而生态袋则是将土壤和植物种子按比例搅拌后,装入环保袋,填满后的环保袋铺在需要修复的地区,待到适宜的季节就会生长出植被。

而对于45度以上土石或岩质边坡,只能以喷播的形式,将土壤、肥料、有机质、黏合剂和种子按适当比例混合后,按一定的厚度用机械喷射至坡面。之后会被覆上一层植物纤维毯,既进一步保证减少土壤流失,又可以对种子起到保温作用,减少水分的挥发,利于后期生长。

草甸:移出再回归,剥离的草皮挺过了严寒

乘缆车进入海拔米的小海陀山顶,这里也是高山滑雪中心的出发平台。一眼望去,绿色的草甸与原有植被融为一体,草甸上独有的红色胭脂花随风摇曳,美不胜收。

“这是亚高山草甸,赛区内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内含多种植物种群,主要分布在山顶平台、比赛出发区和技术雪道周边等高海拔地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介绍,这些草甸就像这座山脉的绿色大衣,可以最大程度地固化水土。

很难想象,这片草甸也曾离开过此地。“因为这个地方要修路。我们要将草甸剥下来,放到其他地方,等施工完了之后,再放回去。”张志翔说,为了将这片草甸整体移出、再回归,大家颇费了一番心思,“因为植物是有生命的,剥离后至回铺,中间有6个月的时间差,且山上正值隆冬,七八级大风更是家常便饭,最低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

年10月,这项工作正式开始。在剥离过程中,草皮块的大小和厚度是掘取草皮的关键点,施工中保证所取的草皮块尽可能大,一般规格为35厘米×40厘米,厚度为20厘米至25厘米,以保证所取草皮的厚度大于根系深度,避免切割根系,保证回铺后的存活和生长效果。之后,将这些草皮堆叠起来,高度不高于1.5米,并用腐殖土填塞缝隙,存放在无草甸植被的阴坡平缓裸露地表,草皮浇水封冻,用加厚无纺布覆盖。同时,选取合适规格的草皮进行装袋,周围用装有腐殖土的吨袋压实围在草皮的一圈,预防冻害。

年4月,经过一个冬季的考验,建设者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掀开了覆盖草甸的无纺布。他们激动地发现,这些草甸长出了新的嫩芽,技术终于取得了成功。之后,亚高山草甸实现了完美“回归”,平方米草甸全部回铺,这项技术还成功申请了专利。

动物:重建栖息地,安装人工鸟巢建起动物通道

在冬奥赛区的外围,其实还有一个团队,密切监测着生态环境对周边的影响。

延庆区张山营镇村民刘大计和队友每天早上8点半出发上山,按不同的线路巡护,放置红外相机,输入手机里再传入办公群。“我们在相机里看到了斑羚、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刘大计开心地说。

结合施工建设形成的自然空间,建设者开展了动物通道建设和栖息地重建。考虑到动物活动的特点,利用涵洞作为动物通道,利用施工废石、湿地重建爬行类动物栖息地。赛区内还安装人工鸟巢50个,架设29台红外相机,多次监测到大、中、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包括狍子、猴子、野猪等。

赛区周边的水质情况也是生态监测的重要一部分。刘大计自年1月就分配到塘子沟巡护站工作,而经过专业人员的科普他才意识到,平时见到的“杂草”原来是水毛茛。“水质好,它才能长出水毛茛。水质差一点儿它都出不来。”刘大计说。

眼下,延庆赛区四大场馆正在进一步完善中,生态修复工作也进入美化、优化、精细化阶段,看着北京冬奥会就要在家门口举办,刘大计和村民们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这儿风景一天天变美,我们对张山营镇、对延庆的未来充满期待!”

(原标题: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曾经“四无”小海陀,如今这模样)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任珊潘之望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不胜收曾经四无小海陀,如今这模样